長期以來,我國在制造業領域利用外資的規模約占總體利用外資規模的60%~70%。跨國公司已經開始大舉進軍我國大型制造業,世界上最大的10家工程機械公司,已有9家全面進入中國。
飽和期的尷尬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主要面對兩個關鍵點:一個是“宏觀調控”、另外一個就是“并購”。凱雷收購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有限公司85%的股份,使得全球工程機械巨頭美國卡特彼勒收購徐工未果;去年初業內傳出卡特彼勒轉向收購“廈工”、“山推”等中國龍頭企業。由此引發了國內學者和企業家的擔憂:“中國工程機械產業鏈是否將要斷裂”、“已經發展了50多年的中國工程機械產業將要面臨怎樣的境地”、“企業如何應對產業安全與反壟斷”等等。
商務部人士指出,外資并購給中國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和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帶來了新機遇。機械業內人士則認為,許多機械企業處于半飽和狀態,面臨走下坡路的境況;有些后進入機械行業的投資者根本無前景意識,只顧及眼前利益。機械行業的飽和期到來前,該行業的并購浪潮就難以平息。
但是機械產品作為耐耗品,使得市場份額有限;跨國公司的直接進入;國內機械行業格局的重新分化等等,這些因素都促使機械企業在飽和期到來前,迅速擴張其版圖。由此引致的反壟斷話題,也不過是為中國企業爭奪一個快速成長、重劃勢力范圍的空隙而已。
專家認為,在反壟斷法中增加對外資并購實施國家安全審查只是第一步。其次是應有一個權威的管理機構。此外,對外資并購國內企業還應建立嚴格意義上的聽證制度。
飽和期的尷尬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主要面對兩個關鍵點:一個是“宏觀調控”、另外一個就是“并購”。凱雷收購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有限公司85%的股份,使得全球工程機械巨頭美國卡特彼勒收購徐工未果;去年初業內傳出卡特彼勒轉向收購“廈工”、“山推”等中國龍頭企業。由此引發了國內學者和企業家的擔憂:“中國工程機械產業鏈是否將要斷裂”、“已經發展了50多年的中國工程機械產業將要面臨怎樣的境地”、“企業如何應對產業安全與反壟斷”等等。
商務部人士指出,外資并購給中國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和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帶來了新機遇。機械業內人士則認為,許多機械企業處于半飽和狀態,面臨走下坡路的境況;有些后進入機械行業的投資者根本無前景意識,只顧及眼前利益。機械行業的飽和期到來前,該行業的并購浪潮就難以平息。
但是機械產品作為耐耗品,使得市場份額有限;跨國公司的直接進入;國內機械行業格局的重新分化等等,這些因素都促使機械企業在飽和期到來前,迅速擴張其版圖。由此引致的反壟斷話題,也不過是為中國企業爭奪一個快速成長、重劃勢力范圍的空隙而已。
專家認為,在反壟斷法中增加對外資并購實施國家安全審查只是第一步。其次是應有一個權威的管理機構。此外,對外資并購國內企業還應建立嚴格意義上的聽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