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全省水利系統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和水利部有關水利扶貧工作部署,理清思路、強化責任,采取力度更大、針對性更強、作用更直接、效果可持續的措施,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上下更大功夫,聚焦深度貧困地區,著力解決飲水安全等水利短板弱項。
2016年至2020年10月底,全省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累計完成投資118.3億元,鞏固提升了1950.8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保障水平,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80.5萬人。
全力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助推脫貧攻堅
2017年5月18日下午,隨著燕子崖提水工程南坡村分水池閘門緩緩開啟,自來水噴涌而出,水流的嘩嘩聲與村民興高采烈的笑聲、歡呼聲交織在一起。這是鶴慶縣全力推進片區飲水安全工程助力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
鶴慶縣國土面積中山區占比高達89.7%,屬典型的山區縣,境內山脈縱橫交錯,跨度廣、高程大,水資源分布極不均衡,尤其是高程大的山區鄉鎮缺水嚴重、旱災頻繁。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面對縣內六合片區、松桂東片區、黃坪下片區和水井奇峰片區嚴重缺水的現狀,鶴慶縣始終堅持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下決心解決4大片區飲水安全保障問題。“過去我們喝的水是蓄洪積下的地窖水,遇到天干時節,還要到20多公里外的地方拉水,一輛拖拉機拉3立方米水,要支付運費160元左右,成本實在太高。”南坡村瓦義自然村小組長絞偉軍說,“現在實施提水工程太好了,自來水到我們家門口,能喝上清潔、甘甜的山泉水,真幸福。”
在云南,水資源豐富但工程性缺水的問題長期存在。為解決這一問題,“十三五”期間,全省各地高位推動、落實資金到位,讓長期缺水致貧的地方煥發出新的活力。
省水利廳主要負責人表示,《云南省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推進方案》的印發,進一步明確了州(市)、縣(市、區)政府農村飲水安全保障主體責任和省直有關部門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責任。各地根據制約農村飲水安全的因素,因地制宜采取精準措施,對水量不足的采取新建水源工程、聯網供水、改擴建水廠等措施,增加供水和輸配水能力;對水質不達標的則更換水源或配套凈水消毒設備等;對用水方便程度不達標的就配套供水管網、新建分水建筑物等;對供水保證率低的即增加水源、更新改造管網、完善配套設施等予以解決。
5年來,云南省共爭取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中央預算內投資23.62億元,省級落實補助資金15.97億元專項用于農村飲水安全,各地認真落實扶貧資金整合政策,加大農村飲水安全項目資金整合力度,與中央、省級投資形成合力,為解決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飲水問題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
2016年至2020年10月底,農村集中供水率從2015年底的83%提高到96%,自來水普及率從2015年底的77.7%提高到94%。全省農村飲用水水質合格率明顯提升,提前完成了省政府批準的《云南省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有力有效助推了全省脫貧攻堅工作,也為實現全面小康奠定了堅實的水利基礎,提供了扎實的飲水保障。
加快補齊深度貧困地區水利基礎設施短板
農田灌排、防洪抗旱、水土保持等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與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密切相關。
5年來,省水利廳全力推進貧困地區特別是深度貧困地區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研究制定了《關于打好深度貧困地區產業就業扶貧攻堅戰三年實施方案(2018-2020年)》等文件,對深度貧困地區給予傾斜支持,著力解決瓶頸制約問題,筑牢脫貧攻堅水利基礎。
“十三五”期間,云南省資金項目優先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下達深度貧困地區中央和省級水利投資128.3億元,下達云南“三區三州”中央和省級水利投資30.7億元;加快貧困地區農田灌排工程建設,完成了貧困地區規劃內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建設任務,做好灌溉供水保障服務,促進群眾增產增收。全省共下達貧困縣重點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項目建設資金8.39億元,立項實施重點中型灌區改造項目38個。新增恢復灌溉面積35.74萬畝,改善灌溉面積98.71萬畝;大力開展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山洪災害防治,共下達山洪災害防治項目建設資金3.917億元,向貧困地區加大投資力度,共實施中央投資的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496座;深入實施貧困地區小流域綜合治理等水土保持重點工程,通過積極爭取,全省有65個縣進入《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2017-2020年實施方案》。
2020年,水利部網站對“大禹水利科學技術獎”形式審查結果進行公示,云南省陸良縣恨虎壩中型灌區創新機制研究獲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陸良縣恨虎壩中型灌區創新機制試點項目是國家級農田水利改革試點之一,按照“先建機制,后建工程”的總體思路,充分發揮農業水價的杠桿作用,吸引社會資本和市場主體參與農田水利設施建設、運營和管理,有效破解農田水利建設和管理“最后一公里”問題。
“十三五”期間,像恨虎壩一樣的試點項目還有很多,云南省不斷提升農村飲水安全管理水平,實現農村供水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長受益。恨虎壩工程投入運行以來,機制基本落地生效,實現了“政府節水、企業盈利、群眾增收”三方共贏的預期效果。
解決水問題助力石漠化片區脫貧
西疇縣三光片區因“三光三光,樹林被砍光、水土流失光、姑娘全跑光”而得名。三光片區屬于典型的石漠化低產區重點貧困地區,過去由于水源工程缺乏和抵御自然災害能力較弱,灌溉方式主要為“望天”灌溉和群眾拉水灌溉,田間工程配套設施嚴重缺乏。
為從根本上破解三光片區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的瓶頸制約,2016年,西疇縣堅持精準扶貧和區域發展相結合,重點組織實施八大工程。三光高效節水灌溉示范項目作為八大工程的重要實施內容,主要通過“小水網”建設,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逐步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水生態修復、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地方特色經濟。
2016年以來,通過在三光片區開展壩連泵、泵連池、池連管、管連田的輸水連通等工程后,三光片區農業生產條件明顯改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經濟效益明顯增加,實現新增節水灌溉面積5100畝,改善農業基本條件、提高作物灌水的保證率等。
“十三五”時期,云南省針對石漠化片區缺水導致產業空白、發展遲緩等問題,建立了水利、林草部門牽頭工作機制,完善省級部門協調協商機制,形成了部省州縣四級聯動、督促檢查、信息溝通、聯席會議等機制,每年牽頭召開石漠化片區區域發展與脫貧攻堅推進會議,收集片區各縣項目資金需求,協商省級有關部門并報國家有關部委給予支持。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實施水源工程、山區“五小水利”工程、節水灌溉工程,著力緩解水資源“瓶頸”。
期間,石漠化片區水利建設取得實質進展。文山州德厚水庫下閘試蓄水,擺依寨等8件水庫大壩封頂,阿香等10件水庫主體工程完工,新開工富寧碗廠、竹林灣水庫除險加固項目和阿三龍、八寶中型灌區建設,清水河水利樞紐、暮底河水庫擴建工程前期工作有序推進。2016年至2020年,全省共計下達石漠化片區資金65.2億元,水源工程方面共下達36.66億元,江河治理方面共下達6.98億元,農村飲水安全投資下達7.68億元,其他13.88億元。(記者 王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