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命懸一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稱,世界經濟正進入“嚴重低迷”時期。
盡管人們對經濟低迷深度和持續時間意見不一,但越來越多的企業家正為“過冬”積極備戰。
本期商業前智集納了埃森哲、麥肯錫的前沿研究,對企業在經濟低迷時期最易犯的戰略錯誤進行梳理。埃森哲認為,經濟低迷時企業要在三個層面進行戰略反思:生存戰略、優勢調整戰略、收購引領增長戰略。而麥肯錫則對兩個最容易“受傷”的戰略環節——IT管理和定價,提出警告和應對之道。
(埃森哲、麥肯錫商業報告,有刪節)
謹防經濟低迷戰略失誤癥
文|卡羅琳·福斯特布魯克
信貸危機引發的漣漪效應正持續擴散。最先嘗到苦頭的是銀行,它們不得不大幅減記有問題的貸款。按揭信貸緊縮和由此產生的房市下挫已觸及到包括報社和固網電信服務提供商在內的各類企業,這些企業的收入來源基本依靠房地產市場的成交量。企業經營不善、經費削減、失業以及按揭貸款拖欠都將對整個經濟產生進一步影響,而幾乎所有企業都無法避開。
消費者也感受到了經濟低迷帶來的痛楚。較高的按揭價格加上不斷下跌的房價讓他們倍感頭疼,而食品和燃油漲價更是雪上加霜,那些過度消費的消費者因此面臨現金周轉困難的問題。2008年7月的一項調查顯示,普通英國人的積蓄只夠52天的支出,由于生活成本上漲,預期將有很多人會陷入經濟困境。
隨著漣漪的擴散,一些曾被認為是堅如磐石的企業現在也危機四伏,它們只能變賣資產并盡力籌措資金,而這種情況在六個月前是不可想像的。公司倒閉率升高,而在生產投入價格提高、需求縮減及成本高、信貸貴且額度小等多方力量的沖擊下,那些擴張過度的企業目前也危機重重。此外,股市持續下挫(自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倫敦和紐約兩地證交所總市值下跌了20%),大量養老保險基金都要求追加投資,從而對企業造成更大壓力。
經濟低迷:戰略挑戰與應對
對于許多企業而言,制定堅定的戰略以應對即將到來的經濟低迷將是一項嶄新且陌生的挑戰。最近的一次經濟衰退要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初期,這么長時間以來,有整整一代管理者都未親身經歷過持續低迷,而全球經濟環境已發生了根本變化,新機遇和新危機并存。當西方世界忙于對經濟進行修補時,新興經濟體仍保持增長,這些地區的企業得以享受一段對投資資金和收購的競爭相對較弱的時期。據Dealogic提供的數據顯示,2008年4月至7月期間,全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總額中有70%來自新興市場企業;而2007年同期這一數字僅為45%。
總體看來,企業現狀與上次衰退期間的狀況相差甚遠。現在的企業已經變得更為精簡,但同時也失去了一定的靈活性。如今,企業之間相互依存的程度要大于過去,而這大大增加了不確定時期的各種潛在風險。另外,當前很多商業模式依據的某些關鍵假設已不再成立,如低利率、廉價交通、新興經濟體與發達經濟體人口工資水平的持續巨大差距等。這樣一來,很多企業可能會發現自己的商業模式差強人意,而要改變這些模式往往代價高而且風險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