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市場上,流傳著一句話:“當你看見電視上那些大氣磅礴、但又不知所云的廣告,那一定就是香煙廣告。” 礙于“煙草不得做廣告”的政策限制,煙草企業絞盡腦汁,變換各種形象,希望公眾能夠識別他們。在相當多的國家和地區,煙草、酒精飲料和高脂食品等行業在廣告等方面被高度管制,我們稱這樣的市場為“黑暗市場”。如何在“黑暗市場”學會生存并且得以發展?這已經成為相關企業重要的一課,而對于其他行業的營銷人也具有借鑒意義。
前不久,愛爾蘭政府宣布法令,成為全球第一個禁止在封閉工作場所吸煙的國家。這個“封閉工作場所”涉及到了酒吧、私人俱樂部、彈子游戲房和卡車司機駕駛室等眾多地點。這反映了全球各地的趨勢,政府對于煙草等品類廣告的限制越來越嚴格。例如在馬來西亞,盡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控煙措施,提高煙草稅率,在大多數公共場所禁煙、限定香煙中的焦油和尼古丁含量,禁止所有形式的直接煙草廣告。采取同樣限制措施的還有新加坡、泰國、澳大利亞、中國以及大部分歐美國家。
各國政府對于煙草廣告的法令法規還有擴展到其他行業的趨勢,如美國中小學校已經禁止使用自動汽水銷售機,英國對于酒精飲料和高脂食品營銷關注密切,謹防肥胖這顆威脅西方社會的定時炸彈。
對于煙草、酒精飲料和高脂食品等行業的市場營銷人士來說,政府加強廣告管制的趨勢不可避免,他們將這種被高度管制的市場稱為“黑暗市場”(Dark Market)。這些行業本身利潤都非常可觀,因此不惜花大價錢進行各種五花八門的營銷實踐,他們練就的嫻熟的“黑暗市場生存技巧”對于其他行業的營銷人也十分具有借鑒意義。
商標多元化和品牌延伸
煙草企業最早的品牌延伸嘗試開始于1975年,美國第二大煙草企業R.J.雷諾公司率先推出了“駱駝牌”皮靴,并大肆在報紙和雜志上刊登 “駱駝牌皮靴”廣告,而此廣告的設計與駱駝牌香煙非常雷同。其后,菲利普·莫里斯公司為萬寶路香煙品牌開發了“Marlboro Classics”男性服飾系列,英美煙草公司為登喜路開發了“Alfred Dunhill”高級服飾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