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制造企業出口,除了少數實力強大的知名企業外,一般都是選擇代加工的模式。無論是OEM還是ODM企業,隨著人民幣升值,新的勞動法的實施,眾多中小加工生產型企業面臨巨大的生存危機,但是,在夾縫中,仍然有很多企業還生活得很好,那么,什么的因素決定加工生產型企業有較強的生存能力呢,筆者剛好有幸與好幾家生命力較強的企業經常保持溝通,并且也喜歡向專家請教,大家一致認為,從以下這幾個方面著手可以培養企業的比較競爭優勢:
一、產品線豐富
1、技術上滿足要求:
首先,必須保證產品能夠跟上業界的技術發展趨勢,這是從事代加工企業能夠生存的根本,也是獲得相對較高利潤空間的保證,在業界,能夠獲得技術上的領先的企業總是能夠獲得超額利潤。
其次,要給客戶預留可供選擇進行組合的機會,客戶一般不一定要求所有產品都要求技術一樣,而會根據市場要求進行適合的技術組合,所以,只要是與產品的功能相關的技術,廠家都必須進行儲備,客戶可以按照技術分類,一樣一樣的付款。
2、規格必須齊全:
除了技術上的區別以外,產品的規格也必須齊全,這就要求企業準備多種規格的模具,各種通用規格的產品都可以生產,這樣可以保證客戶產品線的完整,否則,客戶無法在一個廠家找到充足的東西,就會導致客戶資源的浪費與流失,有些廠家存在一些不正確的思想:認為我就做我最擅長的東西,最好大家都找我做一個規格的東西就好了,但是專業化的廠家強調的是在某個產品品類領域為客戶提供盡可能完善的服務,這樣,可以保證企業的比較競爭優勢的形成
3、外觀可供選擇機會多:
對于終端產品,產品的外觀的多樣化也是廠家必須考慮的問題,無論是外觀的形狀還是外觀的顏色,作為廠家都必須盡可能的完善,并且,由于廠家面對的不是終端客戶,而是各個品牌商,那么,廠家還要比單個品牌商擁有更多的顏色、外觀可供選擇,這樣才能滿足更多品牌商的需求,與競爭對手比較,有更多的外觀可供選擇的企業肯定更有競爭力
二、交貨速度滿足客戶交期
1、及時性:
無論是加工企業本身還是委托加工者,最郁悶的都是交貨的及時性問題,作為加工方的營銷部門,最怕的事情就是生產部門無法及時交貨,而委托方的采購人員,也是怕自己的生產線無法等來對方的配套部件而被迫停工。
及時性問題給加工方的資源整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對于整個生產系統、采購系統、物控系統、品質系統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僅要求整個體系運轉健康,而且還要求大家都高度的富有責任感。一個環節錯位,整個交貨泡湯。所以考慮到這些,有經驗的業務人員與采購人員都會給自己留一些空間,而不將話說滿。
2、多變性:
對于很多行業來說,委托方的信息也是多變的,由于他的下游以及其他合作方的原因,有時候會出現委托方自己不可控制的情況,于是會隨時都有可能變化他的需求,這對于加工方的生產部門來說,又增加了很多麻煩,很多生產企業被這種客戶信息的多變搞得無法適應,而絕大部分企業都會將這種客戶信息多變導致的生產系統混亂遷怒到營銷部門的頭上,因為營銷部門是接口部門。
解決這種問題的辦法只有幾個:
⑴、營銷部門盡量充分、及時的了解客戶信息變化,保證生產部門的盡量打有備之戰,例如接到大訂單時可以向客戶了解分批出貨的詳細情況,生產部門了解后,就可以視為多個訂單安排,增加靈活性。
⑵、生產系統要能夠使自己的計劃、采購能夠盡量的科學、系統,減輕客戶多變給企業造成的損失,例如甲客戶的定單推遲,在時間許可的情況下,就可以將甲客戶的物料用到乙客戶那里去,而不是非要在倉庫再進另外一批
⑶、增強公司實力,盡量選擇實力匹配的客戶,因為越是實力大的客戶,其本身操作也更加規范。
三、質量穩定、可靠
很多企業的失敗原因都是質量問題,對于剛成立的企業更是如此,作為長期負責企業營銷體系的職業經理人,筆者的切身體會是很深的,營銷人員不怕人說自己的產品價格高,就怕人說自己的產品質量差,因為好產品價格高,客戶能夠接受,質量老出問題的產品,企業、品牌,客戶都是避而遠之的。但是,質量穩定、可靠,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體上,我們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去點滴積累,最終提高企業產品的質量水平。
1、科學的設計:
產品質量是設計出來的,這對于只在課堂上學習理論的人,也許是不能接受的,但是在實業界,也許的大家都不會反對這種觀點。科學的設計是保證產品質量合格的根本,不合理的結構、不合理的電路設計,給產品質量留下的隱患也是是最致命,也最冤的。
2、負責任的采購:
產品質量也是買出來的,基本上,有什么樣的原料對于產品的質量也是有根本性的影響,有些企業為了貪圖便宜,有購買偽劣產品,雖然成本下降了,但是,由此帶來的返工、客戶退貨、客戶流失、品牌受損,卻不是企業省下來的這點采購費用可以理解的。
3、生產過程:
生產設備盡量使用自動化設備,再好的人也不如機器,以貼片為例,最好的工人貼的也不如自動貼片機,因此,盡量的減少人的因素對生產產生影響對于質量很關鍵的。
必須有嚴格的標準體系來檢測所有的工序所輸出的工作成果,現在流行的標準體系越來越多,但是不管什么標準,最終的執行是最關鍵的。
四、生產成本低:
客戶總是想要以最低的成本來購買產品,生產廠家想要獲得市場份額,也會盡量地以低成本的策略來擠占同行的生存空間。想要在這個行業生存,有兩個成本水平是對企業的發展生存影響頗大的。
1、低于客戶自己生產的成本:
這是從事這一行的基本要求,如果委托方自己做成本更低,那么委托方就根本找不到理由要由外協廠來代加工。
2、低于同行業競爭對手的成本
針對同行業的不可避免的低價競爭,企業能夠采取的辦法就是比競爭對手的成本更低,因為,無論行業競爭如何激烈,最終的價格都不可能使最后一個生存者面亡,因此,盡一切可能降低企業的運作也是每個企業必須遵照的基本原則。
最后:不同的競爭策略采用不同的競爭手段,我們需要的是在同類競爭對手中尋找比較競爭優勢,可千萬不要曲解筆者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