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價值可以簡化地理解為等于其未來預期利潤的現值之和,這也就是說,公司的價值既取決于預期每年利潤的大小,也取決于“未來”的長短。所謂“未來”的長短實際上就是公司的預期壽命。因此,對于一個真正追求價值最大化的公司來說,必須既要關注每年的利潤,又要關注企業的壽命。
一個企業追求公司價值的最大化很象一個人追求人生價值的最大化。一個人如果不擇手段地謀取利益,甚至為了謀財而害命,就要承擔受到法律制裁的風險,其壽命或將來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質量就會受到影響。還好比一個人為了一時的享樂而吸食毒品,可能會獲得短時間的快樂,但卻會損害健康,縮短壽命,最終反而損害了自身的價值。許多公司也常常有這樣的傾向,他們只關心利潤這個結果,而完全不顧為獲得利潤所采取的方法是否得當。這種傾向常常導致一些企業急功近利,不擇手段地謀取一時一事之利。須知一個企業通過不恰當或不正當的手段也可能會獲得一時之利,但卻會損害企業的健康,縮短企業的壽命。
據有人統計,中國大一點的公司的平均壽命約為7-8年,中小企業平均壽命大體也就在3-4年之間。企業壽命如此之短,實在讓人吃驚。許多企業幾乎還是個嬰兒,尚未長大成人,就被惡劣的環境所扼殺,或是自殺了?;蛟S這些企業只要能再多生存幾年,就會懂得珍惜生命了,可惜它們可能還沒有來得及明白事理就過早地夭折了。
就象人人都希望長壽一樣,成就百年老店是大多數企業家的理想。人類為了長壽,一直在探求長壽的秘訣。已經有研究者從遺傳、飲食習慣、生存環境、性格、心理素質等方面發現了影響人類壽命的一些規律。人類長壽的必要條件可能數不勝數,但至今沒有人聲稱發現了人類長壽的充分條件。在無窮的必要條件中,健康一定是最重要的條件之一。盡管健康不一定長壽,但要想長壽則必須健康。回觀企業,這一法則也同樣適用。盡管企業家尋求成就百年老店之計恐怕是窮盡其智慧也不可得的事,但企業的健康也一定是企業長壽的必要條件之一,所以,如何保持公司的健康也將是企業家們的永恒話題和追求。
既然我們找不到企業長壽的秘訣,也就只能通過總結和分析企業經營失敗的原因,來盡量避免企業的過早死亡。企業短命的原因多種多樣,分析近年來中國一些企業短命的原因可以發現,許多短命的企業并非因為對市場環境的突然惡化應付不及才倒閉的,而是死于一種可以稱之為“企業癌癥”的病癥。這種病癥的發病有原因、有先兆,而且有一個過程,所以,我們有可能通過某個企業的外在表現,來診斷其經營是否健康,是否能夠長壽。筆者試著總結并分析了三個比較典型的“企業癌癥”的病例,試圖從反面揭示影響企業健康長壽的關鍵因素。
一、企業癌癥的幾個典型病例
病例之一:某公司需要從政府某有權機關或部門獲得一項稀缺資源,比如,某項特許經營權、優惠政策或某個批文等等。公司在日常經營中,也經常不斷地需要向當地的工商稅務、土地管理、衛生健康、環境保護、公安消防、人事勞動等部門報告并獲得一些許可。但政府有些部門的審批條件和對一些特殊資源的分配方式常常是暗箱操作,存在許多漏洞,還有些部門的行政程序不清楚明了,其工作人員的素質也參差不齊,對許可與否的掌握尺度有較大的伸縮性。公司為了順利獲得某項特殊資源或批文,不得不委派專人或專門的機構從中“勾兌”,與之建立“關系”。
當經過一段時間,公司與這些部門都建立了良好的關系之后,如果只使用一次,未免效益太低,公司就會繼續企圖通過獲取其它的優惠條件或特殊資源謀取利益。我們知道,特殊政策和稀缺資源往往意味著暴利的機會,企業通過這種方式獲得利益的成本往往非常之低。為了充分利用這些資源,企業不需要也不可能繼續專心于做好原有產品和服務,而是專門尋找謀取超額利潤的特殊政策機會,最終,完全偏離了原有的主業。這種病的初期只是官企之間吃吃喝喝,逐步地企業出手越來越大方,獲得的超額利益越來越多,最終官商勾結,一旦捅破了天,常常是在一大批人倒臺的同時,企業也就到了壽終正寢的時候了。
顯然,由于政策制度不完善或政府的行政能力不高,導致企業的整體經營環境不好,以致企業不能專心致志地進行生產經營活動,而是選擇投機鉆營,謀取特殊政策的超額利潤,最終引誘企業患上了“企業癌癥”而葬送企業的生命。
病例之二:某公司需要長期采購某種原材料,年初定貨之后,供應商常常不能保質保量地按期交貨,甚至在合同簽定之后,常常以市場變化為由,要求提高交易價,推遲交貨期,導致該公司難以進行成本控制和正常經營。迫于無奈,該公司只好自己在另外一個地方開采這種原材料。原料的質量和數量是可以保證了,但發現運輸公司也是個不講信用的家伙。跑冒滴露不說,還經常不按合同簽定的條款執行。一氣之下,公司決定自己搞一個運輸公司。事情可能還沒有這么簡單,如果下游的購貨商也不誠信守約,公司就只好繼續向下游業務延伸。
由于市場化程度低,造成公司不能夠以合理的價格保質保量地購買到生產所需的原材料和其它生產資料;或是由于市場的信用環境太差,造成交易成本過高,企業不得不通過增加組織成本的方式,無休止地向上下游業務延伸,最終導致企業的產業鏈條越來越長,攤子越鋪越大,產品質量或服務水平越來越難以保障,主業越來越不突出,最終也可能葬送整個企業的生命。
病例之三:一個規模較大、經營狀況良好的公司,其老總及其部屬因工作需要經常去某地出差。到那里后,需要入住酒店、宴請客戶、租用交通工具等。一段時間之后,其部屬就向領導提出建議:我們是一家規模大、效益好、知名度高的公司,租車拜見客戶并在外面的酒店安排宴請既不方便、又失身份,還不節約,缺陷多多,不如在這里搞一個辦事處,今后老總來了既有人安排接送,也好與客戶溝通。老總一想,建議有理,應予采納。辦事處成立之后,需要購置房屋設備,還需要配備主任、會計、司機等等人員。隨著需求的增加,這個辦事處的規模越來越大,服務設施越來越多,這時,自備的客房和酒店的利用率也越來越低,公司為了維系辦事處的生存,不得不提供補貼,并花費精力為辦事處尋找客源、增加投資、開拓其它的創收機會。企業就此陷入一個有事就需要補充人員,增加人事情又不夠做的所謂“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循環中?!鞍┘毎币唤涀躺?,便逐步擴散。這樣的病癥還是輕的。有些公司僅僅為了自己方便,到處自建賓館、酒店或培訓中心等等之類的服務設施,慢慢導致企業的主業被淡化,資源被低效率地占用,主營業務的利潤被蠶食的結果。輔助業務、資產和人員的不斷增加同樣危及企業的生命。
這個病例究其原因,是由于公司內部的戰略定位不清,或是有戰略但不能堅定不移地堅持,同時公司的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企業文化不健康,企業領導人素質不高等原因,致使“企業癌癥”萌發、滋生和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