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煤機城市更新項目除了對保留的煤礦機南廠區6棟舊廠房進行更新改造,還建了拾光廣場、文明展館、全民健身中心等功用性配套設備。”
“為讓南北郄馬鄉民提前完結安居夢,整個回遷項目夜以繼日進行施作業業,2023年底將全裝飾交付運用,比正常工期提早15個月。”
……
9月22日,在走訪石家莊市城市更新項目過程中,聽到最多的便是讓市民們得到更多的綠地、更多的空間、更多的配套服務以及更快的時間要求。
2021年以來,石家莊市委、市政府精心策劃和施行了總投資1687億元的42個城市更新項目,不斷彌補城市功用短板。本年以綜合更新片區、老舊廠區、老舊小區、老舊街區、城中村“4區1村”和城市基礎設備6個方面為更新要點,依照“點、線、面”結合思路策劃布局了總投資3160億元,35個城市更新項目(包含部分去年項目),持續推進城市凈化、美化、亮化、美化工程,進一步優化空間布局、改進人居環境、完善公共配套、改寫城市顏值。
環繞公民需求,二環內做“減法”
“高鐵商務區以高鐵站為核心,建造我市的‘城市客廳’,打造城市名片,總面積11925畝。”石家莊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三級調研員王士賓說。
作為京津冀協同開展中的重要中心城市,石家莊市環繞高鐵站做大文章。高鐵片區將高鐵商務區、南部拓展區、商業生活保證區三個區域統籌考慮、同步施行,一體化開展。其中高鐵商務區以“商務辦公、生活寓居”功用為主,南部拓展區以“青年創業、友愛寓居”功用為主,商業生活保證區以“商業設備、生活保證”功用為主。
“在高鐵商務區,出門便是高鐵。一小時可到北京,在‘空間’上縮短了兩座城市的距離。”市民楊先生說,“在石家莊和在北京作業沒有了‘時間差’。”
據了解,高鐵商務區住宅均勻容積率為2.0,商服均勻容積率為4.5,環境品質大大提高。南部拓展區環繞“公園社區”理念建造,將城市綠地引進住宅區周邊,提高居民生活環境,營造“園中建城、城中有園、推窗見綠、出門見園”的理想安居地。
仍是本來的老廠房,卻又不一樣。在石煤機城市更新項目內的石家莊工業文明展覽館,舊有的陳舊質樸的紅磚,加上現代化的鋼結構挑梁和明亮的大玻璃窗,讓石煤機城市更新項目中1號老廠房顯得既古拙又充滿活力。
以門口迎面而來的火車模型為背景,在講解員的帶領下,石家莊的工業之旅緩緩打開。從井陘煤礦到鐵路大廠,從大興紗廠到棉紡廠,從華北制藥到光亮日化,從石家莊拖拉機廠到環宇電視機,石家莊的工業歷程歷歷在目。
“這里是石家莊煤礦機械廠的老廠區。該項目將對老廠房改造使用,維護廠區空間肌理,留住城市前史痕跡,完結在維護中使用、在運用中維護。”石家莊城發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趙繼軍說。
石煤機老廠區地點石家莊東北部,曾是鋼鐵廠、藥廠、機械廠集聚的工業區,是河北省第一個施行工業遺產維護使用的城市更新項目。
此項目深入挖掘老廠區、老廠房、老設備的前史價值、社會價值、經濟價值、審美價值及再使用價值,植入文明、創意、體育、商業、餐飲、文娛等多種功用,打造文明藝術活動中心、智能綜合體育中心、商業綜合體、品牌餐飲交融區、親子文娛主題體會區及工業風特征主題酒店。其中嚴格執行寓居項目容積率2.0剛性束縛,全面下降城市開發強度,打造宜居社區新樣板。從石煤機到“拾美集”,工業遺址與都市生活有機結合,城市記憶從頭勃發活力,“工業銹帶”完結了向“生活秀帶”的蝶變。
“才智體育公園已竣工并于五月一日對外開放,工業遺址維護區1號館全部施工完結,其他四個館正在趕緊施工,住宅北區主體施工完結75%,施工進度最快4號樓和10號樓方案9月底封頂。”趙繼軍說。
“東垣古城遺址公園是石家莊市城市更新要點項目。關于開掘石家莊文明根脈、增加城市人文見識具有十分重要的含義。目前,森林迷宮、丘谷樂土、循城探制、王侯之事等景象現已基本竣工,預計本年‘十一’開門迎客。”石家莊旅發投集團副總經理國彬說。
東垣古城遺址是目前石家莊市區內最陳舊的城垣遺址,是石家莊城市開展歷程的出發地,也是這座城市的前史根脈。在城市改造作業中,石家莊市堅持留改建相結合,重視前史傳承,延續城市前史文脈,推進前史文明遺產融入城市開展。
“經過這個遺址公園,我們先將這里維護使用起來,城市的前史可以留給后人去開掘。”國彬說。
優化城市人居環境,二環外做“乘法”
滹沱河是石家莊的母親河。從前的滹沱河黃沙遍地,滿目瘡痍。現在的滹沱河綠波蕩漾,綠樹成蔭,成為石家莊人的出行休閑地,親水新樂土。
“在這里,看得見水,望得見山。北望正定古城,南接東垣古城遺址公園。”站在子龍大橋西側的臥虎山頂,王士賓說,“市委市政府作出‘施行擁河開展戰略,擺開城市開展結構’的戰略部署后,我們延聘世界一流規劃大師,整體規劃規劃,將太平河城市片區作為全市擁河開展的起步區、示范區、引領區。”
據介紹,太平河城市片區將“城市中的公園”晉級為“公園中的城市”。全區整體構成三條城市綠道(滹沱河綠道、太平河綠道、古城文明綠道)和40km的漫步道。城市綠道強化景色特點,可見山望水;漫步道強化服務特點,打造親人尺度的迷人空間。
“概括它的總體規劃特點便是‘藍脈綠芯、圈層組團、大疏大密’。還有三大文明標志性建筑美術館、音樂廳、博物館,打造集文明、體育、醫療、養老、社區商業、綠地等于一體的新式社區中心,引導市民向二環外遷徙。”王士賓說。
復興大街市政化改造項目學院路地道施工現場,桁架林立,施工正酣。
“學院路地道保通路途現已全部完結,目前正在進行學院路地道內支撐及主體結構施工。”石家莊交投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趙付安說。
復興大街市政化改造北起石家莊北收費站、南至石家莊南收費站,總長35.4公里。根據宜路則路、宜橋則橋、宜隧則隧的準則,改造后復興大街將建成安濟路至南三環路段雙向12車道市政路途,主路兩側設置主、輔分隔帶及16.5米輔道;其他路段晉級為雙向8車道快速路。復興大街市政化改造項目一期先導工程,新城大街互通立交和南二環東延互通立交,現已提早建成通車,二階段安濟路至南三環段工程建造,正在趕緊施行,依照方案,全部工程將于明年底具備通車條件。
“復興大街將與沿線相交路途一起構建起擺開城市結構、支撐組團開展的骨架路網,與滹沱河經濟帶、太行山生態帶深度交融。”趙付安說。
時不我待,建好城市為公民
“依照石家莊市委、市政府有關推進生物醫藥和新一代電子信息工業率先突破、打造千億級工業集群的戰略部署,高新區南部區域規劃建造了總占地2.8萬畝的石家莊市世界生物醫藥園。”石家莊高新技術工業開發區宣傳統戰部副部長何易說。
據介紹,為騰出會集連片的工業用地,去年11月6日,高新區啟動了郄馬鎮南北郄馬兩個村的會集拆遷、異地安頓作業。都說拆遷是天下第一難,沒想到兩個村的鄉民十分合作,發明了“7天完結入戶評估,7天完結協議簽訂,10天完結騰空搬遷”的拆遷奇觀。
“鄉民們為高新區開展舍小家為我們,高新區不能辜負我們的希望。”何易說。南北郄馬回遷安頓區項目自本年3月15日破土動工以來,為南北郄馬鄉民提前完結安居夢,在石家莊高新區工委、管委的統籌推進下,建造方夜以繼日進行施作業業,僅用194天就完結了首批樓座的封頂,129棟樓也將于本年12月底前完結全部封頂,項目整體方案2023年底全裝飾交付運用,比正常工期提早15個月完結。
“項目依照2.0的規劃容積率建造,總建筑面積約為155.20萬平方米。包含小學、中學、文明體育、醫療養老、社會停車場、環衛設備、獨立占地幼兒園、公園綠地等。”高新區南北郄馬回遷安頓區項目負責人說。
據了解,該項目配套包含高標準的體育館、慢跑道、室外健身場地等全齡化運動設備,日間照顧中心、養老院等多種養老服務機構以及文明活動中心、社區文明活動室。
“城市開展經濟,提高環境最終意圖仍是為了咱們老百姓。”何易說。
開展的意圖是謀福公民。
從東垣古城遺址維護到石煤機城市更新項目,從高鐵片區、復興大街到滹沱河經濟帶,石家莊的城市建造既重視維護城市根脈、城市印記,又重視城市的未來開展空間、開展潛力。
從“出發地”到“未來地”,石家莊城市更新“加減法”算的是城市“前史賬”,更是公民的“幸福賬”。
秉承這一準則,石家莊正在刻畫新的城市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