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記者從中國鐵建大橋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寧夏回族自治區要點工程項目中衛下河沿黃河公路大橋首對斜拉索掛設圓滿成功,標志著下河沿黃河公路大橋主橋施工進入新階段。
作為自治區要點工程項目,中衛下河沿黃河公路大橋是寧夏規劃建設的第20座黃河公路大橋。大橋全長1228米,主橋橋寬36.6米,為雙向6車道,是現在寧夏單跨跨徑最大的斜拉黃河大橋,主橋樁基深達96米,主塔高達113米。大橋為雙塔雙索面斜拉橋,主跨長296米,設南、北兩座主塔,全橋斜拉索共88根,總重量約700噸,選用1770兆帕的高強鍍鋅平行鋼絲。
8月2日,寧夏回族自治區要點工程項目中衛下河沿黃河公路大橋首對斜拉索掛設成功,標志著下河沿黃河公路大橋主橋施工進入新階段。記者何耐江攝
據介紹,中衛下河沿黃河公路大橋首對斜拉索長約60米、重約4.4噸,一端由塔頂吊架進行起吊并錨固至橋塔約83米處,另一端則連接橋面的鋼梁錨固體系。
斜拉索是斜拉橋的主要承重構件之一,通過鋼錨梁與錨拉板分別固定在主塔和鋼梁兩頭。“該橋所處的區域內,暴雨、狂風等極端氣候頻發,因此對斜拉索的鋼絲強度、耐久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制索團隊在制作首根斜拉索前,做了很多工藝研發及實驗,確保產品質量滿意項目的技能要求。”寧夏公路管理中心現場主管工程師張利維介紹。
據悉,在施工過程中,建設者們克服多項施工技能難題,運用BIM技能優化索導管、鋼錨梁等部位與鋼筋之間的結構位置,并制作可視化模型進行交底,保障各工序有用聯接,實在提高了施工功率。
此次首對斜拉索的成功掛設,為下河沿黃河公路大橋后續施工積累了名貴經歷,同時給今年主橋合龍奠定了堅實基礎。(來源:寧夏日報記者趙磊實習生朱子旭)
標簽:
中衛下河沿黃河公路大橋
(免費聲明:
1、本網站中的文章(包括轉貼文章)的版權僅歸原作者一切,若作者有版權聲明的或文章從其它網站轉載而順便有原一切站的版權聲明者,其版權歸屬以順便聲明為準。
2、本網站轉載于網絡的資訊內容及文章,我們會盡或許注明出處,但不排除來源不明的狀況。如果您覺得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訴我們更正。若未聲明,則視為默許。由此而導致的任何法律爭議和結果,本站不承當任何職責。
3、本網站所轉載的資訊內容,僅代表作者自己的觀念,與本網站態度無關。
4、如有問題可聯絡導航網編輯部,電話:010-88376188,電子郵件:bianjibu@okcis.cn)
作為自治區要點工程項目,中衛下河沿黃河公路大橋是寧夏規劃建設的第20座黃河公路大橋。大橋全長1228米,主橋橋寬36.6米,為雙向6車道,是現在寧夏單跨跨徑最大的斜拉黃河大橋,主橋樁基深達96米,主塔高達113米。大橋為雙塔雙索面斜拉橋,主跨長296米,設南、北兩座主塔,全橋斜拉索共88根,總重量約700噸,選用1770兆帕的高強鍍鋅平行鋼絲。
8月2日,寧夏回族自治區要點工程項目中衛下河沿黃河公路大橋首對斜拉索掛設成功,標志著下河沿黃河公路大橋主橋施工進入新階段。記者何耐江攝
據介紹,中衛下河沿黃河公路大橋首對斜拉索長約60米、重約4.4噸,一端由塔頂吊架進行起吊并錨固至橋塔約83米處,另一端則連接橋面的鋼梁錨固體系。
斜拉索是斜拉橋的主要承重構件之一,通過鋼錨梁與錨拉板分別固定在主塔和鋼梁兩頭。“該橋所處的區域內,暴雨、狂風等極端氣候頻發,因此對斜拉索的鋼絲強度、耐久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制索團隊在制作首根斜拉索前,做了很多工藝研發及實驗,確保產品質量滿意項目的技能要求。”寧夏公路管理中心現場主管工程師張利維介紹。
據悉,在施工過程中,建設者們克服多項施工技能難題,運用BIM技能優化索導管、鋼錨梁等部位與鋼筋之間的結構位置,并制作可視化模型進行交底,保障各工序有用聯接,實在提高了施工功率。
此次首對斜拉索的成功掛設,為下河沿黃河公路大橋后續施工積累了名貴經歷,同時給今年主橋合龍奠定了堅實基礎。(來源:寧夏日報記者趙磊實習生朱子旭)
標簽:
中衛下河沿黃河公路大橋
(免費聲明:
1、本網站中的文章(包括轉貼文章)的版權僅歸原作者一切,若作者有版權聲明的或文章從其它網站轉載而順便有原一切站的版權聲明者,其版權歸屬以順便聲明為準。
2、本網站轉載于網絡的資訊內容及文章,我們會盡或許注明出處,但不排除來源不明的狀況。如果您覺得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訴我們更正。若未聲明,則視為默許。由此而導致的任何法律爭議和結果,本站不承當任何職責。
3、本網站所轉載的資訊內容,僅代表作者自己的觀念,與本網站態度無關。
4、如有問題可聯絡導航網編輯部,電話:010-88376188,電子郵件:bianjibu@okci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