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智造”高鐵軌枕在河池量產
4月17日,記者從云桂公司貴南高鐵建設指揮部了解到,全國首條全自動數字仿真雙塊式軌枕智能生產線在河池市投產以來,經過4個多月的調試和完善,已實現量產。截至4月15日,軌枕單日產量達到1600根以上,總產量突破14萬根。
“軌枕模具精度控制在0.25毫米以內,誤差在0.5毫米以內;應用100多項國際先進專利技術,關鍵工序均自動化生產。”中鐵十四局河池軌枕廠項目經理羅麗軍說,“軌枕廠在加快基地建設的同時,積極與北京好運達智創科技團隊開展合作,針對貴南高鐵廣西段特殊的地質條件,對軌枕生產的數字仿真雙胞胎、智能機器人、大數據、云計算等前沿技術進行科技攻關。”
“軌枕智能生產線實現量產意義重大。這不僅是貴南高鐵全線唯一的全自動數字仿真雙塊式軌枕智能生產線,也是目前中國高鐵行業現代化、智能化程度水平最高的‘無人智造’生產線,標志著中國高鐵軌枕行業已邁入智能制造新時代。”云桂公司貴南高鐵建設指揮部指揮長周軍偉說。
正在建設中的貴州至南寧高速鐵路,是廣西第一條時速350公里的高鐵。其中,貴南高鐵河池段需要穿過地質條件復雜的黔桂高原過渡帶及喀斯特巖溶峰叢洼地,施工難度大,技術標準高。為確保工期內完成建設任務,讓列車在貴南高鐵高速運行時安全平穩,對軌枕的生產工藝、實物強度和產量產能,都提出很多新的難題。
經過技術人員近1年的不懈努力,去年年底,經過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的全新生產線開始在貴南高鐵河池軌枕廠試運行。之后經過反復調試,在國內首次實現生產線上16個智能自動化工位的“一鍵啟停”,同時破解混凝土精準布料等多項技術難題。“過去60個工人滿負荷作業才能完成的產量,如今只需12名輔助技術人員就能完成,下一步經過優化設備和流程,一條生產流水線將減少至6個人。”羅麗軍說。(來源:廣西日報記者廖慶凌實習生潘祿海)
4月17日,記者從云桂公司貴南高鐵建設指揮部了解到,全國首條全自動數字仿真雙塊式軌枕智能生產線在河池市投產以來,經過4個多月的調試和完善,已實現量產。截至4月15日,軌枕單日產量達到1600根以上,總產量突破14萬根。
“軌枕模具精度控制在0.25毫米以內,誤差在0.5毫米以內;應用100多項國際先進專利技術,關鍵工序均自動化生產。”中鐵十四局河池軌枕廠項目經理羅麗軍說,“軌枕廠在加快基地建設的同時,積極與北京好運達智創科技團隊開展合作,針對貴南高鐵廣西段特殊的地質條件,對軌枕生產的數字仿真雙胞胎、智能機器人、大數據、云計算等前沿技術進行科技攻關。”
“軌枕智能生產線實現量產意義重大。這不僅是貴南高鐵全線唯一的全自動數字仿真雙塊式軌枕智能生產線,也是目前中國高鐵行業現代化、智能化程度水平最高的‘無人智造’生產線,標志著中國高鐵軌枕行業已邁入智能制造新時代。”云桂公司貴南高鐵建設指揮部指揮長周軍偉說。
正在建設中的貴州至南寧高速鐵路,是廣西第一條時速350公里的高鐵。其中,貴南高鐵河池段需要穿過地質條件復雜的黔桂高原過渡帶及喀斯特巖溶峰叢洼地,施工難度大,技術標準高。為確保工期內完成建設任務,讓列車在貴南高鐵高速運行時安全平穩,對軌枕的生產工藝、實物強度和產量產能,都提出很多新的難題。
經過技術人員近1年的不懈努力,去年年底,經過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的全新生產線開始在貴南高鐵河池軌枕廠試運行。之后經過反復調試,在國內首次實現生產線上16個智能自動化工位的“一鍵啟停”,同時破解混凝土精準布料等多項技術難題。“過去60個工人滿負荷作業才能完成的產量,如今只需12名輔助技術人員就能完成,下一步經過優化設備和流程,一條生產流水線將減少至6個人。”羅麗軍說。(來源:廣西日報記者廖慶凌實習生潘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