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重慶4月6日電(郭雨嫣)4月2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與重慶市戰略合作重大落地項目——“航天科工新一代通信技術研究院項目公司揭牌儀式”在渝舉行。集團所屬航天工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與重慶西永綜合保稅區管理委員會正式簽署項目投資合作協議,并為項目公司——航天新通科技有限公司隆重揭牌。
5G通信作為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將在國家實施大數據戰略、推進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集團把握時代發展方向,踐行國家“新基建”戰略,在重慶市委市政府、市經信委、重慶西永微電子產業園區和有關單位的大力支持下,依托所屬航天發展重慶金美通信有限責任公司在通信網絡和信息系統等領域的技術基礎,引入優質核心團隊,以“高端研發機構+通信產業集團+生態圈”模式,建設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新一代通信產業集團公司。
項目公司定位為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新一代通信技術產業發展牽頭單位,產業基礎網絡平臺核心支撐單位,以及資本聚合、產業孵化的平臺單位。項目公司將緊跟國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重大戰略布局,結合重慶市大數據智能化發展戰略,依托航天科工“智慧產業”、“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5G”產業集群,聚焦“核心網+承載網+接入網”基礎技術及關鍵產品,打造技術研究、產品研發、產業發展、人才培養、創新創業五大基地,形成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與通信產業集群,推動重慶市成為全國一流的通信技術、產業和人才高地,助力“成渝雙城經濟圈”和西部(重慶)科學城高質量建設。
項目公司將圍繞“立足軍網、深耕專網,拓展公網”的產業發展思路,確定軍網戰術通信、專網行業通信、公網物聯通信及專用芯片組件的“3+1”產業發展方向。基于已有優勢技術,重點打造SDN交換機、時敏交換機、微波接力機、PTN回傳、物聯接入網關、專用移動基站、高可靠小基站、自組網電臺、通信測控鏈端機、專用基帶芯片十大核心產品,積極布局衛星互聯、6G等前沿技術,力爭突破高可靠通信網絡芯片等“卡脖子”技術,成為國家級新一代通信技術與產業示范基地,助力航天科工集團建設世界一流航天防務公司,助推我國信息網絡及智慧應用跨越式發展。
近年來,西永微電園積極融入國家“雙循環”發展格局,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科學城建設重大機遇,牢牢把握園區作為科學城“重要節點”的定位,發揮好電子信息第一支柱產業優勢,聚焦“制造+研發”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全國具有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原創性布局了一批新型孵化平臺,構筑新技術、新平臺、新市場三大優勢,已聚集英特爾FPGA中國創新中心、鯤鵬計算產業生態重慶中心、第一創客(重慶)創新中心、博世工業4.0創新技術中心、SAP(重慶)智能制造聯合創新中心等,營造良好的科研創新生態。同時通過項目攬才、產業聚才、環境留才,全力打造微電子產業高地,構筑人才大循環。推動電子科技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重慶大學紛紛在園區設立微電子或半導體研究院,今年將正式開展科研教學活動,匯聚國內外創新人才和創新要素,開展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團隊和優質科技成果的引進孵化。
5G通信作為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將在國家實施大數據戰略、推進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集團把握時代發展方向,踐行國家“新基建”戰略,在重慶市委市政府、市經信委、重慶西永微電子產業園區和有關單位的大力支持下,依托所屬航天發展重慶金美通信有限責任公司在通信網絡和信息系統等領域的技術基礎,引入優質核心團隊,以“高端研發機構+通信產業集團+生態圈”模式,建設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新一代通信產業集團公司。
項目公司定位為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新一代通信技術產業發展牽頭單位,產業基礎網絡平臺核心支撐單位,以及資本聚合、產業孵化的平臺單位。項目公司將緊跟國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重大戰略布局,結合重慶市大數據智能化發展戰略,依托航天科工“智慧產業”、“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5G”產業集群,聚焦“核心網+承載網+接入網”基礎技術及關鍵產品,打造技術研究、產品研發、產業發展、人才培養、創新創業五大基地,形成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與通信產業集群,推動重慶市成為全國一流的通信技術、產業和人才高地,助力“成渝雙城經濟圈”和西部(重慶)科學城高質量建設。
項目公司將圍繞“立足軍網、深耕專網,拓展公網”的產業發展思路,確定軍網戰術通信、專網行業通信、公網物聯通信及專用芯片組件的“3+1”產業發展方向。基于已有優勢技術,重點打造SDN交換機、時敏交換機、微波接力機、PTN回傳、物聯接入網關、專用移動基站、高可靠小基站、自組網電臺、通信測控鏈端機、專用基帶芯片十大核心產品,積極布局衛星互聯、6G等前沿技術,力爭突破高可靠通信網絡芯片等“卡脖子”技術,成為國家級新一代通信技術與產業示范基地,助力航天科工集團建設世界一流航天防務公司,助推我國信息網絡及智慧應用跨越式發展。
近年來,西永微電園積極融入國家“雙循環”發展格局,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科學城建設重大機遇,牢牢把握園區作為科學城“重要節點”的定位,發揮好電子信息第一支柱產業優勢,聚焦“制造+研發”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全國具有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原創性布局了一批新型孵化平臺,構筑新技術、新平臺、新市場三大優勢,已聚集英特爾FPGA中國創新中心、鯤鵬計算產業生態重慶中心、第一創客(重慶)創新中心、博世工業4.0創新技術中心、SAP(重慶)智能制造聯合創新中心等,營造良好的科研創新生態。同時通過項目攬才、產業聚才、環境留才,全力打造微電子產業高地,構筑人才大循環。推動電子科技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重慶大學紛紛在園區設立微電子或半導體研究院,今年將正式開展科研教學活動,匯聚國內外創新人才和創新要素,開展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團隊和優質科技成果的引進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