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石化新聞辦發布,截至“十三五”末,中國石化重大裝備國產化率創新高,油氣勘探開發裝備、千萬噸級煉油裝備、百萬噸級乙烯裝備國產化率分別達 92%、94%、87%,為裝備制造行業轉型升級作出重要貢獻。
多年來,中國石化重大裝備國產化始終保持在央企前列。石油勘探開發領域的壓裂機組、車載鉆機、雙抗石油地質專用管,煉化領域的反應器、壓縮機、換熱器、分散型控制系統(DCS)等重大裝備國產化均實現零的突破,有效降低采購成本,縮短制造周期。


中國石化華東石油局使用石化機械公司研制的新型大功率電驅壓裂裝備,順利完成壓裂施工 何能舉/攝
乙烯裂解爐是乙烯工業的龍頭裝備,實現從引進到出口的轉變。1988年,中國石化工程建設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和蘭州化機院成功研制首臺國產2萬噸/年乙烯裂解爐,結束乙烯裂解爐全部依靠引進的歷史。2011年,中國石化工程建設公司、物資裝備部(國際事業公司)與國內制造廠合作,向馬來西亞泰坦項目出口首臺10萬噸/年乙烯裂解爐。2020年9月,中科煉化一體化項目全面進入開車階段,乙烯“三機”(裂解氣壓縮機組、乙烯制冷壓縮機組、丙烯制冷壓縮機組)、擠壓造粒機組、EO反應器等重大裝備全部實現國產化,與進口設備相比,大幅節約采購資金,縮短制造周期30%。
中國石化方面表示,在當前打造世界領先潔凈能源化工公司的征程中,中國石化面對部分關鍵裝備仍依賴進口的情況,堅持統籌規劃、科學組織、防范風險、重點突破,持續開展國產化攻關。在全面總結“十三五”期間成果的基礎上,緊緊圍繞“一基兩翼三新”產業格局,一方面推進傳統業務所需裝備國產化,另一方面,緊跟石油化工行業發展步伐,注重高壓外輸泵、低溫閥門、9%鎳鋼板等國產化成果應用,深入推進重大裝備國產化攻關,助推新能源、新材料、新經濟發展,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提供安全的物資保障。
內容來自北京頭條客戶端
[ 北京頭條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