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開工億元以上重點項目1800個以上;謀劃并爭創國家產業創新中心;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布局建設4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12月25日,全省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在合肥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明年,安徽將支持合、淮、六聯合打造空港經濟示范區;布局建設4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
【關鍵詞】穩投資
明年新開工億元以上重點項目超1800個
重大項目建設是實現“六穩六保”的關鍵一環。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2020年,全省謀劃報送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項目3876個、數量居全國前列;組織了13批、共2370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預計全年新開工重點項目3500個、竣工1600個以上。
商合杭高鐵全線貫通,合安高鐵開通運營;蕪宣機場建成完成校飛;合肥軌道交通第三輪規劃項目全部開工;引江濟淮工程完成投資近70%;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超230億元創歷史新高……今年以來,全省聚焦擴內需戰略基點,積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2021年是“十四五”發展的開局之年。相關負責人表示,各地要結合實施“新基建+”行動,“軌道上的安徽”、“翅膀上的安徽”建設工程,“通江達海”工程等,謀劃推進一批強基礎、增功能、利長遠的重大項目。另外,要推動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全年新開工億元以上重點項目1800個以上、竣工700個以上。
【關鍵詞】科技創新
謀劃并爭創國家產業創新中心
省發改委科學中心處處長朱的娥介紹,今年以來,安徽全面加快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建設,掛牌運行大健康研究院、中科院臨床研究醫院(安徽臨床研究醫院),啟動大科學裝置集中區規劃建設。
明年,全省將加快建設人工智能、能源、大健康、環境“四大研究院”,加快建設以“十大裝置”為基礎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和一批前沿交叉研究平臺,盡快形成集聚協同效應,部署系列科技攻關項目。
“除以上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全省還將新創建一批國家級重大平臺,謀劃并爭創國家產業創新中心,爭創若干新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并打造一批國家‘雙創’示范基地。”省發改委創新處處長方秀透露,明年計劃再組建10家左右省產業創新中心。
省發改委產業處處長劉文峰透露,2021年,安徽將實施“揭榜掛帥”“軍令狀”等制度,提升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組建省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瞄準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先進結構性材料等領域,分批謀劃實施一批重大科技攻關項目。
【關鍵詞】產業發展
積極爭創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
產業發展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今年,全省新培育了37家省級服務業集聚區和13家集聚示范區,蕪湖市、合肥市還分別被納入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名單。
明年,全省將重點支持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開展補鏈固鏈強鏈行動。其中,重點工作是制定高質量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打造新興產業集聚地實施意見,建立省重大新興產業基地競爭淘汰機制,爭取更多基地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加快培育世界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在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和未來產業方面,明年,安徽將重點支持合肥市加快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積極爭創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加快發展量子科技、先進核能、生物制造等未來型產業。”省發改委高技術處處長武海峰透露。
【關鍵詞】區域協調
支持合、淮、六聯合打造空港經濟示范區
當前,長三角一體化正在深入推進。省發改委長三角處處長鐘嵐說,明年將在“一地六縣”長三角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產業集中合作區先行啟動一批交通、環保和重大產業等項目建設,并印發實施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省際產業合作園區政策措施和工作方案,推動16個省轄市和各市城區與滬蘇浙相關市、城區結對共建,努力形成一批合作事項。
在統籌推進“一圈五區”協調發展方面,明年的一個重點工作將是深入實施合肥都市圈一體化發展行動計劃,支持合、淮、六聯合打造空港經濟示范區,并推動合肥都市圈與南京都市圈協同互動。另外,圍繞建設長三角“白菜心”,制定實施推動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提升發展意見,高質量建設江北、江南新興產業集中區。
【關鍵詞】生態文明
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
今年,全省研究制定了巢湖流域禁止和限制的產業產品目錄;推動修訂省節約能源條例并頒布施行,加強能耗源頭控制和過程監管,完成煤電機組節能改造63萬千瓦,化解煤炭行業過剩產能210萬噸。
省發改委環資處處長任曉凡告訴記者,明年將啟動編制生態文明建設中長期規劃綱要,構建具有安徽特色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明年,安徽將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推進新安江~千島湖生態補償試驗區建設;鼓勵各地開展能耗產值效率評價,推動能源要素向項目、企業、產業集聚流動。
【關鍵詞】民生保障
布局建設4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
支持59個縣(市)綜合醫院改擴建發熱門診、感染性疾病科(病區),啟動3個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設;推動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項目開工;建設培育三批200家左右產教融合型企業;啟動實施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標志性項目——柳孜遺址保護建設;提前超額完成“十三五”期間社會足球場地設施建設任務……今年,全省加快實施一批惠民舉措,人民群眾獲得感持續增強。
“2021年,全省將圍繞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就業、教育、醫療等熱點問題,盡心盡力辦好民生實事。”省發改委社會處處長章新洲告訴記者,為了不斷擴大優質公共服務供給,明年探索開展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創新試點。
在醫療方面,布局建設4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加快中科院臨床研究醫院(安徽臨床研究醫院)建設;全面完成5所省屬醫院疑難病癥診治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推進4所中醫院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建設,推進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現代化和婦幼保健能力建設,加強中醫特色重點醫院建設。
在教育方面,全省將加大教育強省建設力度,支持一批高校、優質醫學和師范院校、普通高中、義務教育學校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國家產教融合型試點城市建設,培育一批產教融合型企業。
【關鍵詞】物資保障
全省糧油產值預計突破2800億元
“2020年,全省糧油產值預計突破2800億元,較2019年凈增180億元,增長7%左右。”省糧食和儲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提升糧食和物資保障能力方面,明年將加強農業基礎能力建設,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創建第三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
省能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全省加快推進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成績亮眼。其中,新增并網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260萬千瓦以上,新增天然氣管道176公里,新增成品油管道99公里。另外,完成水電供區年度投資12億元;連續18年奪得電力迎峰度夏全面勝利。(記者方佳偉)
來源:合肥晚報
【關鍵詞】穩投資
明年新開工億元以上重點項目超1800個
重大項目建設是實現“六穩六保”的關鍵一環。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2020年,全省謀劃報送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項目3876個、數量居全國前列;組織了13批、共2370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預計全年新開工重點項目3500個、竣工1600個以上。
商合杭高鐵全線貫通,合安高鐵開通運營;蕪宣機場建成完成校飛;合肥軌道交通第三輪規劃項目全部開工;引江濟淮工程完成投資近70%;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超230億元創歷史新高……今年以來,全省聚焦擴內需戰略基點,積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2021年是“十四五”發展的開局之年。相關負責人表示,各地要結合實施“新基建+”行動,“軌道上的安徽”、“翅膀上的安徽”建設工程,“通江達海”工程等,謀劃推進一批強基礎、增功能、利長遠的重大項目。另外,要推動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全年新開工億元以上重點項目1800個以上、竣工700個以上。
【關鍵詞】科技創新
謀劃并爭創國家產業創新中心
省發改委科學中心處處長朱的娥介紹,今年以來,安徽全面加快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建設,掛牌運行大健康研究院、中科院臨床研究醫院(安徽臨床研究醫院),啟動大科學裝置集中區規劃建設。
明年,全省將加快建設人工智能、能源、大健康、環境“四大研究院”,加快建設以“十大裝置”為基礎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和一批前沿交叉研究平臺,盡快形成集聚協同效應,部署系列科技攻關項目。
“除以上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全省還將新創建一批國家級重大平臺,謀劃并爭創國家產業創新中心,爭創若干新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并打造一批國家‘雙創’示范基地。”省發改委創新處處長方秀透露,明年計劃再組建10家左右省產業創新中心。
省發改委產業處處長劉文峰透露,2021年,安徽將實施“揭榜掛帥”“軍令狀”等制度,提升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組建省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瞄準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先進結構性材料等領域,分批謀劃實施一批重大科技攻關項目。
【關鍵詞】產業發展
積極爭創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
產業發展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今年,全省新培育了37家省級服務業集聚區和13家集聚示范區,蕪湖市、合肥市還分別被納入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名單。
明年,全省將重點支持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開展補鏈固鏈強鏈行動。其中,重點工作是制定高質量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打造新興產業集聚地實施意見,建立省重大新興產業基地競爭淘汰機制,爭取更多基地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加快培育世界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在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和未來產業方面,明年,安徽將重點支持合肥市加快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積極爭創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加快發展量子科技、先進核能、生物制造等未來型產業。”省發改委高技術處處長武海峰透露。
【關鍵詞】區域協調
支持合、淮、六聯合打造空港經濟示范區
當前,長三角一體化正在深入推進。省發改委長三角處處長鐘嵐說,明年將在“一地六縣”長三角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產業集中合作區先行啟動一批交通、環保和重大產業等項目建設,并印發實施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省際產業合作園區政策措施和工作方案,推動16個省轄市和各市城區與滬蘇浙相關市、城區結對共建,努力形成一批合作事項。
在統籌推進“一圈五區”協調發展方面,明年的一個重點工作將是深入實施合肥都市圈一體化發展行動計劃,支持合、淮、六聯合打造空港經濟示范區,并推動合肥都市圈與南京都市圈協同互動。另外,圍繞建設長三角“白菜心”,制定實施推動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提升發展意見,高質量建設江北、江南新興產業集中區。
【關鍵詞】生態文明
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
今年,全省研究制定了巢湖流域禁止和限制的產業產品目錄;推動修訂省節約能源條例并頒布施行,加強能耗源頭控制和過程監管,完成煤電機組節能改造63萬千瓦,化解煤炭行業過剩產能210萬噸。
省發改委環資處處長任曉凡告訴記者,明年將啟動編制生態文明建設中長期規劃綱要,構建具有安徽特色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明年,安徽將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推進新安江~千島湖生態補償試驗區建設;鼓勵各地開展能耗產值效率評價,推動能源要素向項目、企業、產業集聚流動。
【關鍵詞】民生保障
布局建設4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
支持59個縣(市)綜合醫院改擴建發熱門診、感染性疾病科(病區),啟動3個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設;推動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項目開工;建設培育三批200家左右產教融合型企業;啟動實施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標志性項目——柳孜遺址保護建設;提前超額完成“十三五”期間社會足球場地設施建設任務……今年,全省加快實施一批惠民舉措,人民群眾獲得感持續增強。
“2021年,全省將圍繞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就業、教育、醫療等熱點問題,盡心盡力辦好民生實事。”省發改委社會處處長章新洲告訴記者,為了不斷擴大優質公共服務供給,明年探索開展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創新試點。
在醫療方面,布局建設4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加快中科院臨床研究醫院(安徽臨床研究醫院)建設;全面完成5所省屬醫院疑難病癥診治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推進4所中醫院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建設,推進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現代化和婦幼保健能力建設,加強中醫特色重點醫院建設。
在教育方面,全省將加大教育強省建設力度,支持一批高校、優質醫學和師范院校、普通高中、義務教育學校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國家產教融合型試點城市建設,培育一批產教融合型企業。
【關鍵詞】物資保障
全省糧油產值預計突破2800億元
“2020年,全省糧油產值預計突破2800億元,較2019年凈增180億元,增長7%左右。”省糧食和儲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提升糧食和物資保障能力方面,明年將加強農業基礎能力建設,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創建第三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
省能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全省加快推進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成績亮眼。其中,新增并網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260萬千瓦以上,新增天然氣管道176公里,新增成品油管道99公里。另外,完成水電供區年度投資12億元;連續18年奪得電力迎峰度夏全面勝利。(記者方佳偉)
來源:合肥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