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河沿岸/晨報記者何雅君
“真的是今非昔比!”冬日的午后,市政協委員鳳懋倫和本報記者來到蘇州河畔,從長寧段一路向東步行,邊走邊感慨道。
這,已不知道是他第幾次踏入蘇州河畔。因為,為了蘇州河的貫通,他前前后后提交了10份提案。可以說,每一份提案,都是他用腳調研的結晶。如今,眼看蘇州河貫通在即,他怎能不激動?
■政協委員為蘇州河寫下10份提案
蘇州河——上海的母親河。它,曾經擁有非凡的青春活力,也給上海的發展帶來富庶與繁榮;但它,也曾因全河黑臭,而成為市民掩鼻而過的存在。作為連續三屆的老委員,鳳懋倫對這一切了然于胸。
1995年12月,上海市政府正式提出,要把蘇州河作為“上海環保重中之重”,開展全面綜合治理。于是,龐大的財力、人力、物力開始投向蘇州河。2007年5月,上海通過了《蘇州河綜合治理方案》。
終于,蘇州河逐漸恢復了水清岸綠——魚蝦回歸、市民駐足。蘇州河又重新變成了老上海記憶中樂意親近的母親河。也就是在那個時候,鳳懋倫落筆寫下了“蘇州河沿線整體規劃開發”的提案。
從一開始籠統提出整體規劃開發的思路,到頂層設計、分段落實來推進蘇州河兩岸綜合開發、再到建立專家咨詢制度、助推蘇州河兩岸綜合開發建設……至今,鳳懋倫的電腦里還保留著所有提案。
■昔日榮光通過巧妙打造變成今日風景
隨著上海另一條母親河——黃浦江兩岸45公里公共空間于2017年年底全部貫通。2018年的兩會上,時任上海市長的應勇在作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上海將啟動實施第七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堅持水岸聯動、干支流聯治,全面啟動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四期工程,推進蘇州河兩岸污染治理、防汛墻改造和公共空間貫通。
由此,蘇州河的貫通也開始進入了快車道。
在鳳懋倫看來,蘇州河貫通提升工程中,“河”與“人”始終密不可分。如果說,黃浦江是上海的會客廳,那么蘇州河就是老百姓自己的“后花園”。
在實地走訪的過程中,他也發現,各個區在貫通過程中用足了心思。比如普陀段,21公里的岸線之長可謂各區之最,19個斷點貫通難度也很大,沿線密布很多曾經和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工廠。慶幸的是,這些昔日榮光通過巧妙打造變成了今日風景。
蘇州河武寧路橋段至半島花園小區的1.8公里內,過去曾有許多工廠聚集在河岸邊。隨著時代變遷,工廠陸續消失,但如何將河岸變美、變成宜居空間呢?
普陀有關部門在升級優美岸線景觀的同時,更貼心地增添了眾多休閑設施。兒童樂園、生態廊架、綠化植物、戶外座椅等大量設施得到更新或新建,甚至還安裝了供老年人鍛煉健身的器械和各類棋桌,幾乎將每個年齡層的需求都考慮到了,無疑成為了附近居民日常最愛的“游憩寶地”。
“如今離‘還河于民’的目標已經越來越近,但因為一路關注,更知道其中的難難難,太難了!”一邊徜徉在冬日暖陽下的蘇州河畔,鳳懋倫連用4個“難”來形容貫通之難。
他說,因為市相關部門對于政協委員的提案每年都要給出回復建議,因此他也比普通市民更多了解一些“內幕”。蘇州河長達數十公里,沿線涉及虹口、黃浦、閘北、靜安、普陀、長寧、嘉定多個區,更涉及市規土局、水務局、環保局、建交委、旅游局等多個部門,還有一些地塊屬于某些國企單位,它們之間的權屬問題牽扯眾多,所以要啟動整體性的開發建設,實在很難。
所幸,還河于民的理念始終沒有變——“小步碎走”地持續推進之中。在黃浦江兩岸45公里空間貫通之后,蘇州河的貫通節奏成為了“大步快走”。
■因地制宜的設計,讓蘇州河沿線更美
11.2公里——是蘇州河長寧段要貫通的目標。今年12月初,隨著蘇州河健身步道(海煙物流段)的建成開放,標志著11.2公里的蘇州河步道長寧段整體貫通。
海煙物流段西起淞虹路,東臨劍河路,只有區區665米。別看總長不長,但受制于客觀條件、貫通難度大,可謂“螺螄殼里做道場”。更值得一提的是,海煙物流段原是企業的權屬岸線。為配合蘇州河岸線貫通,企業無條件騰讓岸線,才釋放出寬6米的濱水空間。
為了打造高品質的親水駁岸,讓濱水景觀可親近;也為了呼應海煙物流的運輸、物流等元素,讓岸線景觀有特色,長寧區建管委特意在景觀設計中引入了齒輪、機器等造型,同時新增親水花鏡廣場、星空驛站、互動雕塑等設施,給市民提供更好的體驗感。
幾乎與此同時,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沿河路段也重新開放。原本幾處不足1.5米的地方進行了拓寬,普遍達到1.8至2米,一些原本在此扎根的綠化也被精心地布局,在不影響行人通行的前提下,維持了綠植的本來面貌。
華院小區與健身步道一墻之隔,市民居先生恰巧從院內出來。他說,步道和小區的圍墻被巧妙地設計成了波浪的鏤空造型,其中還有可休息的座椅,每天清晨他都會在步道走上個3公里,門禁卡的設置讓居民進出也十分方便與安心。“以前要跑到中山公園去鍛煉,現在下樓就是鳥語花香。”
沿著步道一路往西則是萬航渡路凱旋路,眼前陡然空曠起來。原本被視作隱蔽角落的橋下空間倒被注入了新力量,檸檬黃的主基調煞是亮眼,原來這是一處精心打造的兒童游樂場與市民健身角。
因地制宜的設計,讓這一段的蘇州河令人格外印象深刻。
■拆除圍墻,讓沿岸景觀與河融在了一起
事實上,岸線騰退的過程中,不僅有企業、學校等單位的主動,更有沿線居民的理解與支持。比如位于半島花園小區附近的“750米圍墻”——這里的濱河綠化,原先被小區圍墻圍起,盡管和入住之初不可同日而語,可當提出貫通“退讓”方案時,不少居民都表示了反對。
經過反復的溝通與座談,在充分尊重小區居民的訴求前提,方案落地了。實體圍墻拆除后退,岸邊多了跑道與綠植,門禁與攝像頭24小時工作,居民的顧慮解決了,小區的景致也更好了。
為了蘇州河貫通而進行的一些“打通式”改造,也讓沿岸的景觀與這條河融在了一起。九子公園是蘇州河黃浦段的一個重要節點,今年10月,改造后的公園重現新顏,打開了公園與蘇州河之間的圍墻,變成了開放式公園。
改造前,九子公園對著蘇州河河岸的一邊是封閉的。改造后,九子公園的圍墻沒有了,內部動線和地面高差都作了調整,與蘇州河自然融合,仿佛是蘇州河河岸向腹地延伸出來的公共空間。因為公園靠南蘇州路一側不再有圍墻遮擋,游客站在公園里就能看到馬路對面流淌的蘇州河。
此外,九子公園外的濱水區域建起了擋墻,保證防洪高度,同時將防汛墻降低,形成一個完整的親水平臺。墻內人行通道的高程被抬升,沿河局部新建玻璃防汛墻,讓漫步在這里的市民可以真正親近蘇州河,在市中心擁抱親水空間,讓蘇州河的景觀更加立體。
■陸域棧道+地面步道,靜安段斷點實現貫通
2020年已經步入尾聲,蘇州河靜安段又有了新變化:12月26日下午,蘇州河靜安段貫通提升工程的唯一斷點——長壽路橋以北至遠景路段,實現了結構貫通。
原先,這處斷點的沿岸涉及鐵路、泵站、商業辦公、酒店、綠化等單位和小區,沿河土地權屬為這些單位和小區所有,被圍墻劃分為10余個相互獨立地塊,已用作停車、綠地等功能。經過相關部門多方協調,最終確定以“陸域棧道+地面步道”方式打通。其中,長壽路橋至蘇河一號長約300米,將采用架空棧道方式連通,蘇河一號至遠景路長約400米,將以步道形式貫通。
建成后,棧橋的橋身和橋面鋪裝將呈現出律動的線條感,同時以層次豐富的視聽體驗呈現,讓前來的市民盡享蘇州河的美景。明年年初,市民可以通過步行架空棧道和步道,感受到蘇河畔的魅力風光以及沉浸式立體光影秀場。
“蘇州河與黃浦江一定會成為上海的魅力水岸空間,來年春天,我一定要再來走走看看,到時候更是一番好光景。”鳳懋倫充滿期待。
【來源:周到】
“真的是今非昔比!”冬日的午后,市政協委員鳳懋倫和本報記者來到蘇州河畔,從長寧段一路向東步行,邊走邊感慨道。
這,已不知道是他第幾次踏入蘇州河畔。因為,為了蘇州河的貫通,他前前后后提交了10份提案。可以說,每一份提案,都是他用腳調研的結晶。如今,眼看蘇州河貫通在即,他怎能不激動?
■政協委員為蘇州河寫下10份提案
蘇州河——上海的母親河。它,曾經擁有非凡的青春活力,也給上海的發展帶來富庶與繁榮;但它,也曾因全河黑臭,而成為市民掩鼻而過的存在。作為連續三屆的老委員,鳳懋倫對這一切了然于胸。
1995年12月,上海市政府正式提出,要把蘇州河作為“上海環保重中之重”,開展全面綜合治理。于是,龐大的財力、人力、物力開始投向蘇州河。2007年5月,上海通過了《蘇州河綜合治理方案》。
終于,蘇州河逐漸恢復了水清岸綠——魚蝦回歸、市民駐足。蘇州河又重新變成了老上海記憶中樂意親近的母親河。也就是在那個時候,鳳懋倫落筆寫下了“蘇州河沿線整體規劃開發”的提案。
從一開始籠統提出整體規劃開發的思路,到頂層設計、分段落實來推進蘇州河兩岸綜合開發、再到建立專家咨詢制度、助推蘇州河兩岸綜合開發建設……至今,鳳懋倫的電腦里還保留著所有提案。
■昔日榮光通過巧妙打造變成今日風景
隨著上海另一條母親河——黃浦江兩岸45公里公共空間于2017年年底全部貫通。2018年的兩會上,時任上海市長的應勇在作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上海將啟動實施第七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堅持水岸聯動、干支流聯治,全面啟動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四期工程,推進蘇州河兩岸污染治理、防汛墻改造和公共空間貫通。
由此,蘇州河的貫通也開始進入了快車道。
在鳳懋倫看來,蘇州河貫通提升工程中,“河”與“人”始終密不可分。如果說,黃浦江是上海的會客廳,那么蘇州河就是老百姓自己的“后花園”。
在實地走訪的過程中,他也發現,各個區在貫通過程中用足了心思。比如普陀段,21公里的岸線之長可謂各區之最,19個斷點貫通難度也很大,沿線密布很多曾經和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工廠。慶幸的是,這些昔日榮光通過巧妙打造變成了今日風景。
蘇州河武寧路橋段至半島花園小區的1.8公里內,過去曾有許多工廠聚集在河岸邊。隨著時代變遷,工廠陸續消失,但如何將河岸變美、變成宜居空間呢?
普陀有關部門在升級優美岸線景觀的同時,更貼心地增添了眾多休閑設施。兒童樂園、生態廊架、綠化植物、戶外座椅等大量設施得到更新或新建,甚至還安裝了供老年人鍛煉健身的器械和各類棋桌,幾乎將每個年齡層的需求都考慮到了,無疑成為了附近居民日常最愛的“游憩寶地”。
“如今離‘還河于民’的目標已經越來越近,但因為一路關注,更知道其中的難難難,太難了!”一邊徜徉在冬日暖陽下的蘇州河畔,鳳懋倫連用4個“難”來形容貫通之難。
他說,因為市相關部門對于政協委員的提案每年都要給出回復建議,因此他也比普通市民更多了解一些“內幕”。蘇州河長達數十公里,沿線涉及虹口、黃浦、閘北、靜安、普陀、長寧、嘉定多個區,更涉及市規土局、水務局、環保局、建交委、旅游局等多個部門,還有一些地塊屬于某些國企單位,它們之間的權屬問題牽扯眾多,所以要啟動整體性的開發建設,實在很難。
所幸,還河于民的理念始終沒有變——“小步碎走”地持續推進之中。在黃浦江兩岸45公里空間貫通之后,蘇州河的貫通節奏成為了“大步快走”。
■因地制宜的設計,讓蘇州河沿線更美
11.2公里——是蘇州河長寧段要貫通的目標。今年12月初,隨著蘇州河健身步道(海煙物流段)的建成開放,標志著11.2公里的蘇州河步道長寧段整體貫通。
海煙物流段西起淞虹路,東臨劍河路,只有區區665米。別看總長不長,但受制于客觀條件、貫通難度大,可謂“螺螄殼里做道場”。更值得一提的是,海煙物流段原是企業的權屬岸線。為配合蘇州河岸線貫通,企業無條件騰讓岸線,才釋放出寬6米的濱水空間。
為了打造高品質的親水駁岸,讓濱水景觀可親近;也為了呼應海煙物流的運輸、物流等元素,讓岸線景觀有特色,長寧區建管委特意在景觀設計中引入了齒輪、機器等造型,同時新增親水花鏡廣場、星空驛站、互動雕塑等設施,給市民提供更好的體驗感。
幾乎與此同時,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沿河路段也重新開放。原本幾處不足1.5米的地方進行了拓寬,普遍達到1.8至2米,一些原本在此扎根的綠化也被精心地布局,在不影響行人通行的前提下,維持了綠植的本來面貌。
華院小區與健身步道一墻之隔,市民居先生恰巧從院內出來。他說,步道和小區的圍墻被巧妙地設計成了波浪的鏤空造型,其中還有可休息的座椅,每天清晨他都會在步道走上個3公里,門禁卡的設置讓居民進出也十分方便與安心。“以前要跑到中山公園去鍛煉,現在下樓就是鳥語花香。”
沿著步道一路往西則是萬航渡路凱旋路,眼前陡然空曠起來。原本被視作隱蔽角落的橋下空間倒被注入了新力量,檸檬黃的主基調煞是亮眼,原來這是一處精心打造的兒童游樂場與市民健身角。
因地制宜的設計,讓這一段的蘇州河令人格外印象深刻。
■拆除圍墻,讓沿岸景觀與河融在了一起
事實上,岸線騰退的過程中,不僅有企業、學校等單位的主動,更有沿線居民的理解與支持。比如位于半島花園小區附近的“750米圍墻”——這里的濱河綠化,原先被小區圍墻圍起,盡管和入住之初不可同日而語,可當提出貫通“退讓”方案時,不少居民都表示了反對。
經過反復的溝通與座談,在充分尊重小區居民的訴求前提,方案落地了。實體圍墻拆除后退,岸邊多了跑道與綠植,門禁與攝像頭24小時工作,居民的顧慮解決了,小區的景致也更好了。
為了蘇州河貫通而進行的一些“打通式”改造,也讓沿岸的景觀與這條河融在了一起。九子公園是蘇州河黃浦段的一個重要節點,今年10月,改造后的公園重現新顏,打開了公園與蘇州河之間的圍墻,變成了開放式公園。
改造前,九子公園對著蘇州河河岸的一邊是封閉的。改造后,九子公園的圍墻沒有了,內部動線和地面高差都作了調整,與蘇州河自然融合,仿佛是蘇州河河岸向腹地延伸出來的公共空間。因為公園靠南蘇州路一側不再有圍墻遮擋,游客站在公園里就能看到馬路對面流淌的蘇州河。
此外,九子公園外的濱水區域建起了擋墻,保證防洪高度,同時將防汛墻降低,形成一個完整的親水平臺。墻內人行通道的高程被抬升,沿河局部新建玻璃防汛墻,讓漫步在這里的市民可以真正親近蘇州河,在市中心擁抱親水空間,讓蘇州河的景觀更加立體。
■陸域棧道+地面步道,靜安段斷點實現貫通
2020年已經步入尾聲,蘇州河靜安段又有了新變化:12月26日下午,蘇州河靜安段貫通提升工程的唯一斷點——長壽路橋以北至遠景路段,實現了結構貫通。
原先,這處斷點的沿岸涉及鐵路、泵站、商業辦公、酒店、綠化等單位和小區,沿河土地權屬為這些單位和小區所有,被圍墻劃分為10余個相互獨立地塊,已用作停車、綠地等功能。經過相關部門多方協調,最終確定以“陸域棧道+地面步道”方式打通。其中,長壽路橋至蘇河一號長約300米,將采用架空棧道方式連通,蘇河一號至遠景路長約400米,將以步道形式貫通。
建成后,棧橋的橋身和橋面鋪裝將呈現出律動的線條感,同時以層次豐富的視聽體驗呈現,讓前來的市民盡享蘇州河的美景。明年年初,市民可以通過步行架空棧道和步道,感受到蘇河畔的魅力風光以及沉浸式立體光影秀場。
“蘇州河與黃浦江一定會成為上海的魅力水岸空間,來年春天,我一定要再來走走看看,到時候更是一番好光景。”鳳懋倫充滿期待。
【來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