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線一臺泵車的時間縮短至45分鐘;累計申請專利10144件,發明專利3800多件;成功研發200多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裝備產品……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國內到國際,長沙工程機械行業探索出一條從智能產品-智能工廠-智能服務的獨特智能制造建設新路,濃縮了長沙走向高質量發展、走向世界的征程。
這一做法,被業內人士稱為勇闖“無人區”。
用智能彰顯“中國制造”實力
長沙擁有4個世界工程機械50強企業,能夠生產涵蓋12大類、100多個小類的產品,產品覆蓋全球180個國家和地區,是僅次于美國伊利諾州、日本東京的世界第三大工程機械產業集聚地。
坐落于這個“中國工程機械之都”的三一重工18號廠房十分“聰明”。這里下線一臺泵車的時間已經縮短至45分鐘,從訂單到交付只需20天。正參與“中部崛起勢正勁”網絡主題宣傳活動采訪的記者在現場看到,一名技術工人憑借一臺電腦就可以為每個工位提供物料和零部件提取、配送服務;加入了視覺識別模塊的智能焊接機器人不僅可以自動接收物料進行焊接,還能識別氣孔、偏焊、焊穿等缺陷。
“廠房有50多臺自動化物料運輸小車、20多條自動化產線,500多名工人由機器操作者向機器看護者和研究者轉型,使今年疫情對廠區復工復產的影響降到最低。”三一重工泵送公司制造總監侯延鋒說,截至2月26日,18號廠房的產能恢復已達去年最高生產水平。通過智能化管理,500多臺設備的滿負荷運作,每月可完成600-700臺設備的生產。
在工程機械產品焊接和涂裝自動化率低、作業效率低等老大難領域,三一重工還通過為機器人裝上全新的視覺信息系統,實現在焊接過程中,可以自動光線補償,識別零件形態,定位零件位置,指導機器人自動抓取零件,完成各類零件自適應拼裝和焊接,精度達到±0.5mm。
中國鐵建重工集團和河南能源化工集團聯合研制的煤礦首臺全功能智能化TBM((隧道掘進機)“永煤先鋒號”已成功驗收下線。作為國內煤礦首臺全功能、智能化的礦用TBM,其開挖直徑5.03米,能同時完成破巖、支護、出渣及導向等作業,具有施工安全性好、掘進速度快、成巷質量高、利于環保及綜合效益高等優點,加速升級了煤礦裝備的智能化。
智能為長沙工程機械騰飛賦能,行業“超補償反彈”效應不斷釋放。今年1-8月,長沙市17家納入重點統計的工程機械企業實現總產值1213億元,其中四大主機廠總產值1159億元;預計全市工程機械產業總產值突破1400億元。
用創新贏取市場競爭話語權
梳理長沙工程機械的發展壯大歷史,可以發現,“創新”是貫穿始終的關鍵詞。長沙工程機械企業也將“敢為天下先”這一湖湘文化精髓發揮得淋漓盡致。
在工程機械行業低迷期,山河智能堅定選擇了自主研發挖掘機之路,目前已研發出從0.8到90噸的全系列挖掘機產品,創造了多個行業第一,成為中國挖掘機在國外保有量最大的企業。
“擺脫挖掘機高端液壓元件的受制局面,我們持續攻關,成功開發出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控制主閥,已能批量配套于小型挖掘機。企業成功研發了200多種具備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裝備產品,大到底盤,小到五金件,還有核心的液壓、電控技術等。”山河智能董事長何清華說,“今后我們要研制出更多技術含量高的新產品。”
從國家級科研院所轉制而來、擁有60余年技術積淀的中聯重科同樣是自主創新的代表。截止2020年5月,其累計申請專利10144件,發明專利3800多件,持續保持行業領先;擁有非專利創新技術200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254項,對10大類別、55個產品系列的自主創新成果進行保護,形成了知識產權保護網,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有專利申請。
正是基于自主創新,近年長沙工程機械企業創造了諸多“第一”,包括世界最長鋼制臂架86米泵車、“神州第一挖”200噸液壓挖掘機、全球第一吊3600噸履帶起重機、全球最大平頭塔機等。如今,面對全球制造業新一輪的競爭“制高點”——智能化、數字化,長沙的工程機械企業同樣“敢為人先”:這里有亞洲最大的智能化制造車間之一,有多個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一大批融合了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的產品處于行業領先位置。
搶抓機遇打造智能制造新范式
當前,全面推進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已成工程機械行業技術創新焦點,5G、AI、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深度應用是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工程機械產業正由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國際工程機械巨頭的服務性收入在全部收入中的占比已超50%。
三一很早就布好了這枚棋子。遍布全國的三一重工各類設備通過5G等高速通信技術,不斷向總部發來實時數據,三一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就能生成反映各地設備開工情況的三一挖掘機指數。通過這些信息的收集,三一不僅能夠判斷設備的是否開工,更能進一步掌握設備運行情況,在數據出現異常時,還能向客戶發出風險提示。
另外,脫胎于三一的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的服務商——樹根互聯旗下的根云平臺已連接超過69萬臺工業設備、打造了包括工程機械、環保、鑄造、注塑、紡織和定制家居等在內的20個行業云平臺,賦能達81個細分行業,并已為全球45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提供服務。
山河智能有5G+航空裝備、5G+智能挖掘機、5G+無人平臺、5G+電控部件等“5G+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5G條件下,5G基站建到哪里,我們的挖掘機就可開到哪里。”何清華說。
隨著“新基建”熱潮洶涌,工程機械躋身千億產業集群的長沙經開區支持三一集團、山河智能等企業建設園區首批“5G+工業互聯網”標桿項目。”不久前一場工程機械領域專家、企業家座談會上,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再度表達了湖南決心:要把工程機械產業全力打造為世界一流工程機械產業集群!
“長沙工程機械行業還存在主機強、配套弱,有平臺、缺人才,有鏈條、缺協同的短板。”長沙市工程機械產業鏈推進工作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長沙將鼓勵龍頭企業搶抓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和新基建賦予的機遇,開展以“5G+人工智能+區塊鏈”為主要特征的企業智能化改造,推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程機械產業深度融合,持續提升產業智能化生產水平。(來源:中國新聞網 唐小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