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間的開發有一個突出的特征——不可逆性。”9月11日,在浙江溫州舉行的關于韌性城市地下空間資源規劃、評價、開發以及關鍵技術研討會上,中國地質科學院科技處副處長、世界青年地球科學家聯盟中國委員會主席梁鋒表示,地下城市空間開發與利用,技術是關鍵。

9月11日,在浙江溫州舉行的關于韌性城市地下空間資源規劃、評價、開發以及關鍵技術研討會。徐景萱攝
會上,18位來自中國地質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學者,紛紛從自己的專業領域出發,圍繞城市地下空間探測和利用的相關技術、在大城市中的實踐經驗等內容,進行講解、分享與探討,為超大城市地下空間的利用與開發獻計獻策,為地表城市和地下空間協同發展提供新技術、新理念、新展望。
由于地下空間的不可逆性,關鍵技術顯得尤為重要。浙江大學專家宓彬彬認為,對城市淺地表介質精細探測是實現城鎮地下空間安全高效利用的迫切需求。“城市地球物理勘查面臨著淺地表介質結構復雜、人為干擾強烈、場地限制等諸多挑戰,發展適用于城市環境的時空高分辨物理性方法勢在必行。” 宓彬彬說。
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研究員曾祥方提出,隨著地震、塌陷等地質災害的發生,開展地下空間的實時監測和預警顯得尤為重要,而地震波則是照亮地下空間的一盞“明燈”。
“地下空間探測技術為地下空間規劃、建設和運行提供了保障。”梁鋒表示,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地下空間結構,需要因“地”制宜進行規劃。
據了解,作為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重要配套活動,本次研討會所分享的相關內容,將會在后期進行總結整理,并結合長三角實際情況,初步形成一個可解決長三角地下空間發展的可行性方案。( 來源: 新華網 徐景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