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發布上半年我國船舶工業經濟運行情況,今年上半年,全國造船完工2654萬載重噸,同比增57.4%。承接新船訂單1151萬載重噸,同比下降29%,新承接訂單連續13個月小于完工量,6月底,手持船舶訂單8284萬載重噸,同比降30.5%,比2016年底下降16.8%。我國大部分船企生產任務安排只能維持到2018年,2019年船臺(塢)空置率明顯上升,部分船企開工船舶嚴重不足。
廣發證券分析師胡正洋表示,上周五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BDI)收報977點,盡管連續9個交易日上升,但自2011年以來,BDI一直處于航運行業1500點的盈虧平衡線以下。
低迷中也有亮點。“廣船作為大型央企國企表現比其他船廠好很多。”廣船國際有關人士告訴記者,整個行業去年訂單同比下降60%~80%,但廣船國際訂單僅下滑了1~2成,目前2019年的訂單基本排滿了。廣船承接的訂單價格也比同行業高3~5個百分點。
業內人士指出,行業不景氣情況下,將有一批船企倒閉停產,行業面臨新一輪洗牌,大型央企將生存下來,兼并重組弱小船廠。
由于行業持續低迷,上市公司業績也明顯受到影響,不少機構人士表示,從目前來看,行業景氣度有望觸底,但能否反彈還需要觀察全球宏觀經濟表現。
曾經的A股第一高價股中國船舶2016年全年完成營業收入214.57億元,為年度計劃的77%。凈利潤出現26.07億元的虧損。今年一季度繼續虧損7194.14萬元,同比下降162.17%。
該公司直言,船舶市場仍處在周期底部,所屬造船企業陸續面臨開工不足的嚴峻局面。船東接船意愿非常低,加重現金流負擔,且短期內難以改善。該公司2017年計劃完成營業收入163.44億元,為2016年的76.17%。
世界上最大的錨鏈和系泊鏈供應商亞星錨鏈2016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5393.51萬元,同比降69.56%。今年一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下降36.45%,為1806.64萬元。
有機構人士稱,短期看,造船行業或難走出低谷,上市公司業績也難有大改善,個股整體性機會并不多,而交易性機會則主要集中在軍民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