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粵東的潮汕地區因為潮汕商幫而揚名海內外,但潮汕本土的經濟發展卻一直較為緩慢。不過,這種格局正隨著交通網絡的打造而發生變化。
7月5日上午,廣汕(廣州—汕尾)鐵路在廣州、惠州、汕尾三地同步開工,該項目將促進珠三角和粵東地區的聯系更加緊密,助推粵東地區加快發展。廣汕鐵路還將進一步延伸至汕頭,延伸段今年內有望開工。延伸段建成后,廣州到汕頭的時間將縮短至1小時30分。
與此同時,受國家發改委委托,國家鐵路局近日在汕頭組織召開《海峽西岸城市群粵東地區城際鐵路網規劃》(下稱《規劃》)專家評審會。
《規劃》擬以汕頭市區作為區域性主中心,構成粵東地區城際鐵路線網的一級節點,將一級節點汕頭市作為規劃的城際鐵路線網重要樞紐,以樞紐為中心,滿足一級節點間有多條線路貫通;汕尾、潮州、揭陽主城區作為區域性副中心,構成粵東地區城際鐵路線網的二級節點;普寧、惠來、揭東、揭西、潮安、饒平、南澳、海豐、陸豐、陸河、空港新城、廈深鐵路潮汕站等12個縣市域中心或客運集散地作為地區性中心,構成粵東地區城際鐵路線網的三級節點。
潮汕地區是我國人口最為密集的區域之一,三市(汕頭、揭陽和潮州)常住人口合計達到了1432萬。長久以來,潮汕地區因為潮汕商幫而揚名海內外,不過潮汕本土的經濟發展卻一直較為緩慢。這其中,交通基礎設施發展相對滯后是一個重要原因。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由于歷史原因,廣東通往湖南、湖北的南北走向的高鐵十分便捷,但是通往東西兩翼的高鐵通道明顯不足。例如,商業氛圍濃厚、經商群體十分龐大的潮汕地區與珠三角之間,僅有一條廣梅汕鐵路,速度較慢、運力有限,大部分人只能選擇公路出行。
直到2014年底,連接廈門、汕頭、深圳三大經濟特區的廈深鐵路正式投入運營,開通之后基本上趟趟滿座,火爆程度堪比春運。
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記者分析,以前由于海防前線的關系,廣東鐵路建設主要通往內陸省份,而沒有建設海邊沿岸的線路,造成了東西走向的交通比較滯后。這兩年粵東地區發展明顯加快,主要是交通基礎設施改善的拉動作用十分明顯,尤其是揭陽潮汕機場規模的擴大,以及廈深鐵路開通之后,珠三角到粵東之間的地理空間距離顯著拉近了。
而加快打造粵東地區軌道交通網絡,是促進汕潮揭城市群建設,同城化發展的重要舉措 ,有利于加速推進三市的一體化進程。
彭澎說,潮汕的商幫資源十分豐富,不過潮汕地區在1991年底“一分為三”(即汕頭、潮州和揭陽)后,一直存在資源分散、內耗等問題,因此如何整合在一起,形成合力發展十分重要。
專家組認為,粵東城際鐵路網規劃的編制和實施,是促進粵東地區一體化發展,支撐區域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和空間發展戰略的需要;是補齊城際交通短板,完善粵東地區綜合交通體系,適應城際客流增長、旅客運輸需求多元化的需要;是提升粵東地區資源集約利用水平,發揮交通引導效應,滿足粵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規劃》指出,粵東地區城際鐵路規劃將形成以汕頭、潮州、揭陽、汕尾主城區為主要節點、覆蓋粵東主要城鎮、適度超前的城際鐵路網絡。滿足汕潮揭地區“同城化”發展需要,實現汕潮揭地區中心城市“半小時通勤圈”和粵東地區“1 小時交通圈”,為粵東地區提供公交化的快捷城際旅客運輸服務。
廣東省人大代表羅慶青認為,加快粵東地區城際軌道交通規劃建設,是解決汕潮揭三市群眾往來交通壓力的有效措施,是構建區域高效、節能、環境友好的現代綜合交通系統的需求。
在交通一體化的基礎上,三市正在攜手打造經濟合作區。今年5月17日召開的廣東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汕潮揭臨港空鐵經濟合作區發展總體規劃(2017~2030年)》。按照該規劃,三市將充分發揮海港、空港和高鐵站的樞紐作用,合力將合作區打造成為粵東經濟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