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在7月27日,江西金達萊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陶琨與記者聊起該公司的“兼氧膜生物反應器技術”(簡稱FMBR),她自豪地說,該技術能提高現有污水治理設備治污效率30%,處理污水同時實現有機污泥“近零”排放。“該技術已獲得歐盟、美國、日本等國發明專利授權,被國家環保部列為實用新型A級推廣技術,成為國際某重大組織唯一指定污水處理裝備,并已在全國20個省市得到不同程序的應用。”
在剛閉幕的省委十三屆九次全會上,省委書記強衛指出:科技是引領未來的主導力量,創新是支撐發展升級的持久動力。江西金達萊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的生動實踐,無疑是我省強化創新驅動戰略,不斷推動協同創新的一個縮影。
【看變化】
我省科技進步綜合水平全國排位前移1位
一年來,我省先后下發了《全省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升級的實施方案及任務分工》、《貫徹落實<關于大力推進科技協同創新的決定>的具體實施意見及任務分工》,將創新升級任務分解到相關廳局并督促采取有效措施落實,大力推進科技協同創新,形成全省科技創新合力,創新升級呈現可喜局面。
2013年,在項目、基地、平臺、團隊建設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獲得國家科技獎7項;專利申請和授權分別突破1.6萬件和9970件,比上年增長36%和25%,增幅分列全國第六位和第九位;開發省級新產品736項,實現技術合同成交額43.7億元;市縣科技進步考核通過率達80%,比上年增長47個百分點。我省科技進步綜合水平全國排位前移1位。
【展成果】
企業主體作用發揮叫響“江西制造”
來自省科技廳的信息顯示,江西工埠機械有限責任公司顛覆了傳統傳動方式的全球首臺“GBM無齒輪起重機”,成功入選“中國工業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示范項目”,實現了“江西創造”在首臺(套)示范項目上“零”的突破。目前,該裝置已申請國際國內專利20余項,可運用于電梯、起重機等民生工業,還可運用于直升機、潛艇、坦克等軍用工業。
事實證明,強化創新驅動,核心是要推動產學沿用結合,首要是發揮企業主體作用。省科技廳負責人說,去年以來,我省著力打造研發機構、研發團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取得一批較大突破和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南昌大學與清華大學合作成功研制平面自主移動焊接機器人,使我國造船業角縫實現自動焊接;江西冠能光電材料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年產1000千克納米光電子材料”,性價比與當前國際第四代照明產業發展最前沿技術同步,率先實現我國OLED發光材料規模化生產……
【亮舉措】
政府“有形的手”強化創新驅動
在省委十三屆九次全會上,省委書記強衛指出,強化創新驅動離不開政府“有形的手”。去年,我省先后與多個國家部委、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有關部門正盯住不放,狠抓落實,使這些協議在發展升級中發揮積極促進作用。
作為我省1+N改革系列文件之一,《進一步加強協同創新,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今年出臺,成為增強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具體舉措。
《意見》明確,自今年起,5年內省財政科技撥款技術開發類經費的80%投向企業研發,投向企業研發經費的80%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持企業建設高水平研發機構、研發平臺,并將實施企業專利“十百千萬工程”,到2015年,我省要培育10家專利過千件的大型企業,100家專利過百件的高新技術企業,1000家專利過十件的規模以上企業,1萬家專利“消零”的中小微型企業;鼓勵企業建立專利數據庫平臺,引導產業創新發展。每年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增長30%以上,力爭2015年超過1000家。到2017年,擁有國家級創新(試點)企業20家,省級創新(試點)企業5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