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曾遭盜竊的武士像。 王益敏 攝
![]() |
被找回來的武士像仍遭隨意丟棄。 王益敏 攝
浙江在線06月21日訊700多年前,南宋亡國。因一心收復故土,建在紹興的南宋皇陵十分粗簡。因而,東錢湖石刻群中的南宋墓道石刻就成為南宋時期規模最大、數量最多、雕刻最精美的墓道石刻遺存。從2006年9月到今年5月,寧波共興建三期南宋石刻公園,將一批石像生(陵墓前安設的石人、石獸的統稱)收集到一起,集中維護、管理。但時至今日,仍有四五十件石像生遺留在原地,歷盡滄桑,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壞。
昨天,鄞州法院審理了一起遺留原址的南宋石像生被盜案,來自余姚、奉化的幾個人,開著吊車分兩次偷走一尊兩米多高的武士像(武士的頭和身體原本就是分開的)。
誰在監管原址的“江南兵馬俑”?它們現狀如何?記者昨天實地走訪。
石像生被盜,買家是行家
今年1月12日,東錢湖福泉山景區的管理人員在巡查時發現,一尊武士石像被盜了,那可是國家三級珍貴文物!
管理人員第一時間通知了當地的業余文保隊,并報了警。
一個月后,警方通過路面視頻監控,找到了盜竊武士像的車隊,并在“帶頭大哥”胡建君的家中將他抓獲。
胡建君交代,他已經將武士像賣掉了,買家是一對姓胡的夫婦。
很快,買石像的胡某夫婦也落網了。警方在胡某家里找到了多本證書,其中一本證書上寫胡某是“浙江省收藏協會古玩委員會副主任”,是收藏界的行家。
胡某承認,他知道胡建君賣給他的石像生是偷來的,他出了4萬元購買這尊武士像,目的僅僅是收藏。
經鑒定,這尊武士像座身長2.08米,底座長90厘米、寬35厘米,是國家三級珍貴文物。
胡建君40歲,余姚人,平時務農為生。去年8月22日,他第一次對武士石像下手。
那天,胡建君開著農用拖拉機,叫了3個人,來到了東錢湖的吉祥安樂山石馬弄墓道,偷了武士像的頭部,轉手賣給了胡某。
幾個月后,胡某出價3萬元,讓胡建君把武士像的身體也偷來。
今年1月11日,胡建君叫了7個人,開著挖掘機、吊車,將武士像身體部分運離了現場。
今年6月,鄞州檢察院對胡建君等7人以盜竊罪、胡某夫婦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提起公訴。
昨天,鄞州法院公開審理了此案。7人對犯罪事實都供認不諱。法院沒有當庭宣判。
缺少專項資金,主要靠村民義務保護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東錢湖鎮橫街村。在村委會門前,記者見到了被追查回來的武士石像,它平躺在雜草之中,沒有頭,只有身子。知情村民告訴記者,無頭武士像在那里已經“暫存”近4個月了。至于武士的頭,村民說:“村委會在別的地方保存了。”
如此隨意堆放,會不會再次被偷走?
幾個村民笑呵呵地回答:“這么重,一般沒人能偷走,即使有人偷了,找不到買家,放在家里也沒什么用。”
說著,一個姓謝的村民指著不遠處滿是竹子的小山說:“在那里還有好幾尊石像生呢,有些已經被敲壞了。”
記者在村民的帶領下,果然見到了幾尊遺留在小山上的石像生。一尊石獸的頭部已經整個遺失;另一尊石虎一半埋在土中,右臉殘缺不全。
村民說,損壞的石像生,很多是近幾年被人為破壞的,“很多人想偷,又偷不走整個的,就敲掉一部分,分割著帶走。”
為了保護這些遺留在原址上的石像生,當地17名居民自發成立了一個義務文保隊,每天定期在山間巡查,一旦發現情況,立即報警。
余岳飛今年50多歲了,他的父親生前是義務文保隊的一員。父親過世后,他接替了父親的工作。
“我們不拿工資,都是義務的。”余岳飛說,近年來,他們發現遺留在原址上的四五十件石像常遭損毀,而當地文保所又沒有專項維護資金,所以只好大家義務來做這事。
若不是擔心損毀,石像生不會遷移到石刻公園
很多石像生被遷移到南宋石刻公園,但這也是無奈之舉。
屠仲光今年60多歲,對南宋石刻研究了近40年,目前還是南宋石刻公園的負責人,也是當地義務文保隊員。屠仲光告訴記者,根據《文保條例》的相關規定,國家級的文物,要盡量選擇在原址進行保護,萬不得已不能進行遷移,可是石像生被損毀的情況太普遍了。
“早在13年前,東錢湖的石像生就遭到過破壞。”屠仲光在南宋石刻公園里,指著一尊3米多高的武將石像生說,當時小偷將石像分成兩段,將上部分埋在田里,伺機出售,后被人發現,才沒有得逞。記者看到,這尊武將的腰部果然有粘接過的痕跡。
“來到這里的石像生,有的頭部被敲落,有的被截掉半身,有的甚至曾被水泥蓋上。為"國寶"安全起見,我們才不得已將它們集中在一起。”屠仲光說。
屠仲光說,早在10多年前,就有人向他出價60多萬買一個已經被砸破的石像生,被他拒絕。2007年,東錢湖向友好城市意大利的佛羅倫薩贈送兩座仿制的文臣武將石像生。根據當時相關部門的估價,花費了近150萬元。
文保人士呼吁:政府對南宋石刻要多加重視
近年來,留在原址的石像生為何屢屢遭到破壞?
屠仲光認為,主要問題是東錢湖沒有一個專門的文保機構。
“在東錢湖,沒有專門的文保人員,人手太少。”屠仲光說,政府部門不夠重視。
東錢湖旅游區管委會社管局是東錢湖文保所的上級部門。昨天,局長張高華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東錢湖遺留在原址的南宋石刻,其實早在兩年前,已請東南大學相關專家制定了保護方案,“但是,由于缺少經費,方案一直沒有認證。”
張高華說,由于東錢湖旅游區管委會是寧波市政府的派出機構,因此沒有一個專門的機構來承擔文物保護工作,也沒有權限處理相關的文物保護工作。
寧波市文保所副所長徐炯明告訴記者,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相關部門能給予東錢湖南宋石刻群更多重視。
徐炯明說,要更好地保護文物,組織機構必須齊全,有了組織機構作為后盾,人員、經費才能有所保障,這樣管理才能規范。“南宋石刻是一部史書,希望不要因人為原因遭受破壞。”
作者:王益敏來源浙江在線-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