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9日,延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消息傳來延邊震動。當時,延吉市委常委、延吉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李寧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直言,在今后的發展道路上,延吉高新區要在各方面向“國家隊”看齊。并推出了2011年工作目標,圍繞四個“大”字做文章,即舉全區之力招大商,聚全員智力謀劃大項目,集全部財力實現大建設,注全部感情開展大服務。
時隔半年,延吉高新區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績?記者得到一組最新數據,預計到6月末,全區企業達到247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9戶,從業人員達到1.25萬人;實現技工貿總收入75.2億元,完成年計劃的 62.1%;實現一般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19.3億元,完成年計劃的53.6%。食品加工、制藥、醫療器械生產、IT四大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集聚效應進一步得到體現,企業產品市場競爭能力進一步提升,企業盈利能力進一步提高,中小企業活躍度進一步增強。延吉高新區發展勢頭強勁,潛力巨大。
招商引資——謀劃儲備了46個億元以上項目
“舉全區之力招大商”,是延吉高新區升格國家級后喊出的口號,也是鋼鐵誓言。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們新成立了1個招商局和4個招商辦公室,從區內優秀人員中精選出招商辦公室主任。并將他們派到長春高新區、經開區和吉林高新區、經開區進行了掛職鍛煉,培養他們的業務能力和實戰技巧。同時,管委會各部門也都加掛了招商辦公室的牌子,下達了招商任務。人人都招商的濃厚氛圍已經形成。
萬事俱備,李寧親率這支精銳的招商隊伍奔向四面八方,開辟新“領地”,尋找新“商機”。在大連、韓國舉辦招商會,他們集中推薦延吉高新區的金字招牌;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長春、杭州等地,他們不辭辛苦登門拜訪企業,尋找共同的興奮點和共贏點;在高新區內,他們深挖現有企業潛力,鼓勵企業上新項目,擴大產能。大隊伍帶動大招商,大招商帶動大發展,預計到6月末,全區推進招商引資項目72個,實現招商引資到位資金8億元,完成年計劃的66.7%,敖東國藥基地項目、長白山印務水松紙生產項目、紅星美凱龍城市綜合體等重大項目爭相上馬。延吉大棵機電產品有限公司運營良好,現正在醞釀著增資項目事宜。
在招大商的同時,高新區還聚全員智力謀劃大項目,謀劃儲備了總投資100億元的46個億元以上項目,為招商引資工作進一步開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項目建設——半年固定資產投資3.4億元
項目是發展的生命線。沒有項目,發展無從談起。延吉高新區班子深諳此中道理,上半年,他們集中智慧和力量,完善項目建設工作機制,全力提高項目建設能力和質量。截至目前,全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4億元。
今年,延吉高新區將有一大批項目閃亮登場。總投資10億元的敖東國藥基地將于今日舉行開工儀式,年內完成車間改造開始安裝設備項目總投資10億元,預計年總產值20億元,爭創利稅4億元;新增投資1億元的長白山印務水松紙生產項目目前已經開始試生產,下半年正式投產;總投資1億元的眾成電線電纜生產項目一期工程正在進行廠房框架建設;總投資1億元的模具、礦山機械設備及節能水熱源泵加工項目,正在進行廠區土地平整和廠房規劃設計;總投資1億元的生生綠谷生物制品項目目前已入駐科技工業園,
8-9月份,擬在南山購買10萬平方米項目用地并建設廠房;總投資1億元的恒燃節能新能源開發項目已入駐科技工業園,完成了廠房裝修。
基礎設施——提升承載能力 蓄勢待發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只有過硬的基礎設施,才能吸引金鳳凰筑窩生蛋。上半年,高新區多方籌資、融資,“集全部財力實現大建設”,全面提升區內項目承載能力,打牢基礎,蓄勢待發。
他們編制了《2011年基礎設施建設年度計劃》并實施,完成了“七縣市”園區的規劃工作; “北水南調”工程中的自來水管網鋪設工作已完成80%;進行了小營街道路路面建設和延鋁南街道路綠化工程,人民路人行道方磚鋪設工作基本完成;長白山路路面恢復、路燈安裝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東風街排洪溝加固工程已完成工程設計;擴區選址工作進展順利。
服務企業—— 貼心服務 幫企業甩掉包袱
“是高新區的優質高效服務,吸引我們選擇了它。”3月22日,生產高清晰LED顯示屏的韓國SIGNTELECOM株式會社正式落戶延吉高新區。談到為何選擇延吉,該會社社長樸英基說出了上面這句心里話,這代表了入駐延吉高新區企業的心聲。
在“注全部感情開展大服務”方面,延吉高新區對投資企業及重點項目實行“保姆式”服務,通過貼心的服務,讓企業有家的溫暖,讓企業甩開包袱全身心投入到發展中。通過多方協調,“喜來健”于5月27日正式被國家工商總局批準為全國馳名商標,成為吉林省第一個外資企業馳名商標;召開區內各部門和企業座談會,承諾包括為協調公交公司延長公交時間和線路、在工業園設立警務室等30件實事,整體工作已開展,為20家企業辦理特別通行證等部分工作已完成。在區內進行了3次安全生產大檢查,舉辦了一期安全生產培訓班,為26戶企業培訓了50余人。組織22戶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邀請了省科技廳專家就申報工作給企業進行輔導。協調12戶企業參加了韓國電子產品展,完成了東博會企業參展的前期準備工作。
鳥瞰延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就像一只展翅飛翔的雄鷹。如今,這只雄鷹正借助國家級高新區這個金字招牌,乘風而上,翱翔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