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續(xù)寫新的國際傳奇
5月10月下午,一向寧靜的長沙三一工業(yè)城突然熱鬧起來。三位馳援日本歸國的三一重工工程師,受到了公司領導和員工的熱烈歡迎。
三一赴日救援工程師歸國 國產機械再造傳奇
大約七個月前,三一重工曾以同樣熱烈的方式,歡迎過從智利礦難救援現場歸國的“救援哥”郝恒,而現在,名叫戴達安、周新安和彭延壽三位工程師,帶回了新的傳奇故事——不僅關于“中國英雄”,也關于“中國制造”。
“在災難面前,我應該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3月11日,日本發(fā)生9.0級強震,隨后引發(fā)的核泄漏危機震驚全世界。3月19日,在了解東京電力公司提出的購買需求后,中國工程機械巨頭三一重工第一時間表示,愿意捐贈一臺價值為100萬美元的62米泵車馳援日本。
伴隨著這一決定,三一重工的戴達安、周新安和彭延壽三位工程師,也就此接到了一個重大而艱巨的任務。由于擁有豐富的泵車調試維修經驗,他們共同被選中赴日開展日方人員的泵車操作培訓等相關工作。
不過,當20日接到公司通知時,戴達安、周新安和彭延壽并不在同一個地方上班,而是分別在上海、長沙、越南的各自崗位上。
“公司當時打電話通知我赴日的時候,考慮到人身安危,也征詢了我的意見。當時我也沒有多想,一口就答應了,只覺得在災難面前我應該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彭延壽說。很快,三位工程師都做出了和公司一致的決定。
3月20日,經過緊急調試后的62米泵車,從長沙三一工業(yè)城出發(fā)抵達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碼頭,經由中遠集團“蘇州號”搭載駛向日本大阪港。彭延壽、周新安和戴達安也立即以最快的速度分別從上海、長沙、越南三地出發(fā),先后于21、22號到達日本東京。
在那里,包括東京電力和三一重工日本子公司的相關人員已經等候多時,工程師和泵車的到達,也預示著三一重工日本救援的“特服小組”正式成立。隨即,“特服小組”便在總副指揮陳健、川添,組長楊丙龍的指揮下展開一系列緊張工作,白天出席捐贈儀式、接機、調試等,晚上研究方案、制定培訓內容。
周新安他們回憶說,當時東京因余震不斷,還有核輻射的危險,外籍人員已基本撤離,包括美國航空母艦救援團,東京的日本本地人也在往南方各大城市轉移避難。但“特服小組”還是不分晝夜地碾轉奔赴于東京、大阪、千葉等地。
一開始東京電力公司希望戴達安、周新安、彭延壽三位工程師在離核泄漏60公里的福島縣小名浜的前線指揮總部進行泵車操作培訓,但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護我方工程師的人身安全,三一決定盡量尋找遠離輻射源的地點。經過確認,三一客戶Kanamoto在離核輻射200公里的千葉縣野田場地非常適合泵車教學,三一隨后積極與Kanamoto聯系并成功協調好了場地。為此,東京電力公司感動不已。
由于時間緊迫,本來需要3個月左右的訓練濃縮到2天。日方操作手沒有任何經驗,加上語言溝通上的障礙,很多時候都只能靠中日文字對照來進行交流。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客戶全面了解三一泵車并熟練操作是最大的難題。
“經過反復研究,三一重工方面和日方決定3名工程師和3名操作手分3組,配3名翻譯,以一對一的模式進行貼身培訓;培訓內容集中在操作、安全、保養(yǎng)、結構等最急需的方面;由于培訓時間短,大家都是忙到晚上12點才回到賓館休息,第二天早上5點就起床繼續(xù)工作?!贝鬟_安回憶說。
經過高強度培訓和反復操作檢驗,兩天后3名日方操作手基本可以順利操作泵車。這些日方操作手也對來自中國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表示非常滿意。他們說,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泵車的優(yōu)勢,就是對三一最好的報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