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看來,去年10月起的自由落體式下降已經過去,嚇掉的信心又回來了。”說這話的是上海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副秘書長薛自。他介紹,從在上海集成電路產業中占半壁江山的集成電路制造企業來看,7家企業共12條生產線,今年1月銷售額4.3億元,2月3.64億元,3月升至5.69億元,4月進一步升至7.89億元,5月的數據約為9億元,預計6月份有望增至10億元,達到金融危機來襲之前的水平。
上海集成電路產業突遇寒流,是去年10月的事情。集成電路設計企業上海南麟電子有限公司在張江小有名氣,總經理劉桂芝記憶猶新,去年9月企業還創下銷售新高,
到10月份銷售額突然萎縮至正常月份的七成左右,12月份連三成都不到了……“簡直像電影《后天》一樣,是‘急速冷凍’。”劉桂芝認為,造成這種快速下降的重要原因在于“信心被嚇掉了”。自從金融危機爆發后,下游的終端整機企業擔心消費者信心不足,不敢大量生產計算機、手機等電子產品,使得訂單量迅速縮減,整個產業鏈隨之受到影響。
形勢的回轉在今年春節后。經過數月的開工不足后,張江最重要的集成電路企業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突然接到了緊急訂單。急單出現,一方面顯示前幾個季度積壓的庫存已經消化,另一方面也傳來下游需求解凍的訊號。3月份,中芯國際訂單量開始回升,四五月份繼續平穩發展。同樣,南麟公司的銷售額在今年2月恢復到正常水平的四五成,3月份升至七成。
不過,業界人士發現,外銷市場并無太大起色,國內市場復蘇較為明顯。從中芯國際收到的訂單看,全球需求中,亞洲先于歐美復蘇,中國更是恢復最快的市場,這主要得益于中國經濟振興政策的效應。3G牌照發放、電子信息產業振興調整規劃及“家電下鄉”政策出臺等,都擴大了國內市場對于電腦、手機等各種電子消費品的需求量,直接帶動集成電路芯片產業回暖。
政府扶持也是鼓舞集成電路企業危中求生的動力源。危機發生后,張江功能區管委會走訪企業,對有困難的企業通過評估給予特殊補貼,對于有意擴建的企業給予貸款貼息。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危機也給集成電路產業帶來機遇。勤益電子有限公司業務部經理呂定遠表示,危機大浪淘沙,淘汰了一些惡性競爭的企業,規范的企業有了更健康的發展環境?!拔C下,買設備、買材料,甚至招兵買馬,成本都降低了。”劉桂芝透露,抓住這個機會,南麟電子公司提前完成了全新研發團隊的組建,把一批有能力的海歸人才收入麾下。危機中有國際競爭對手倒下了,位于張江的埃派克森公司及時抓住機會,生產技術創新產品光電導航鼠標芯片,獲得逆勢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