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一點開啟專利信息服務平臺
打開互聯網進入www.xtipr.com網站,輕松一點即可全面了解國內外專利技術市場情況,這個網站是稀土知識產權信息中心的服務平臺之一。與稀土知識產權示范園區并存的稀土知識產權信息中心,主要以稀土產業鏈上的專利信息為主體,建立具有工具型和權威性的中國稀土數據庫、專利信息網絡平臺以及與稀土等相關專業領域的專利信息數據庫、檢索咨詢服務系統,通過網絡實現普及和傳播。
免費向企業提供信息檢索查詢服務,第一時間為企業提供信息資源,提高企業的技術研發起點,使之在未來的競爭中贏得主動,這是知識產權信息中心責無旁貸的服務內容。在知識產權信息中心,能看到的是齊備的硬件設施、整潔的公共檢索閱覽室,還有占地460多平方米的辦公環境;能感受到的是這里可以了解到最新的稀土科技動態,隨時更新的700多萬條稀土專題數據庫,確保管理數據的及時性和準確性,還有相繼建成的政策法規、稀土專家、高新技術等九個數據庫,為稀土產業縱向延伸和橫向擴展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難怪,這里還占據著國內稀土知識產權信息中心的“唯一”位置。
據了解,知識產權信息中心成立幾年來,免費為110多家企業提供專利查新檢索,提供知識產權咨詢服務3900余次,同時利用稀土專題數據庫的優勢,先后為包鋼稀土高科技股份公司等29家企業檢索競爭對手產品的專利擁有量和法律狀態等信息。
多措并舉加速專利項目成功“出爐”
自國家實施知識產權制度示范園區以來,稀土高新區千方百計推動企業知識產權制度建設。
開展知識產權試點。通過深入企業調研,確定包頭稀土研究院、內蒙古包鋼稀土高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重型汽車股份公司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為試點企業,通過試點企業的榜樣效應帶動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入知識產權專利試點行列,有力推動專利技術產業化的進程。
通過獎勵鼓勵發明創造。每年開展最有價值專利活動,把創新性強、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的專利納入評選范圍,2008年評選出生產稀土金屬及合金電解槽、冶金溶渣粒化裝置等十六項最有價值專利,這其中,有四項專利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重大自主知識產權成果。
建立知識產權資助資金。對已獲得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等項目,分別給予500元、1000元、5000元的資助,累計資助費用6.5萬元。此外,對被侵權專利、商標提出訴訟的,取得法院終審勝訴判決書,或經法院調解實現主要訴訟請求的,資助1~3萬元的訴訟費,此舉是國內首創。
通過不懈努力和辛勤耕耘,知識產權示范園區專利申請和商標注冊的數量和質量穩步提高。六年來申請專利750余項(包括國際專利2項、PCT專利2項,其中有1項PCT專利在56個國家申請),商標注冊量為1379件(其中著名商標25件、馳名商標6件)。這些通過企業自主創新研發成功的專利項目,提升了產品的質量,樹立了企業在國內、國際市場的品牌形象,對加快企業發展步伐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政策體系為專利項目撐起保護傘
鼓勵企業自主創新推動其快速發展重要,提高研發單位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更不可忽視。稀土高新區制定出臺了《包頭稀土高新區知識產權制度示范園區“十一五”發展規劃》、《包頭稀土高新區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若干規定》等政策,不斷完善知識產權管理與保護政策體系,建立健全有效的知識產權投入保障機制。作為自治區首家完成知識產權戰略研究的單位,與稀奧科公司編寫完成《貯氫合金知識產權戰略研究》報告,和中天宏遠公司編寫完成《鋼基體高能離子注入碳化鎢(WC)梯度材料制造方法的知識產權戰略研究》報告,為此,稀土高新區不僅提供了智力支持還分別獎勵企業1.2萬元,并頒發獲獎證書。此外,稀土高新區還參與完成具有地方特色和產業優勢的《中國包頭稀土資源綜合利用與產業化專利戰略研究》軟課題,順利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驗收。
稀土高新區還邀請國家知識產權局、自治區知識產權局等有關專家開展不同形式的專題講座,培訓人員達2000多人次。利用各類新聞媒體宣傳知識產權普及知識,與內蒙古電視臺、包頭電視臺聯合錄制播出了《知識就是財富———園區試點企業專利技術產業化紀實》等五部專題片、3項專利技術產業化的新聞記錄片,組織企業參加“愛我綠色草原———首屆自治區保護知識產權高峰論壇”……
回眸國家實施知識產權制度示范園區的發展歷程,我們欣喜地看到,多項榮譽給稀土高新區鼓勵技術創新、促進產業化發展、推動知識產權戰略做了圓滿的小結———先后獲得全國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工作先進集體、自治區知識產權先進集體、自治區專利執法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