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隨著國家應對危機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果斷出臺和實施,經開區充分挖掘內生動力,對外搶抓危機帶來的結構性招商引資機遇,以外部增量推動產業集聚和升級擴張;對內進一步增強整合配置資源的能力,幫助企業與危機影響抗衡,使區內企業在逆勢中找到發展突破口。3月份以來,經開區主要經濟指標實現了增長由負到正的轉變,部分經濟指標保持了快速增長勢頭,基本遏制了經濟下滑的被動局面,整體經濟呈現出逐步回暖的良好趨勢。
“經開區整體經濟能夠快速回暖,主要得益于長期以來準確的產業定位形成的聚集效應。”崔慶表示,和東部地區相比,西安的交通運輸等成本較高,并不適宜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因此經開區最初就確立了依托西安雄厚的產業基礎、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等優勢資源來確定主導產業,進行招商引資,并有意識的進行產業聚集,營造洼地效應。“就拿今年年初向經開區投資70億元的中國北車集團來說,其實早在2000年就有子公司落戶經開區,近年來累計投資已達10個億,建廠四個。他們能感受到經開區提供的優質服務,更能感受到區內數十家電力裝備制造企業帶來的聚集效應。”崔慶說。而中國北車集團公司總經理、中國北車股份公司董事長崔殿國也對子公司在西安的經營業績表示滿意,稱其“實現歷史性突破,并且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和強勁的發展后勁。”
危機來臨,經開區一方面增強整合配置資源的能力,聯合區內電力設備制造企業成立電力裝備制造業產業聯盟,讓這些優勢互補的企業增強互動,聯手拓展市場,凸顯我市電力裝備制造業在國內外處于領先地位這一優勢。另一方面并未放緩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的力度,搶抓國家宏觀經濟轉向帶來的結構性招商引資機遇,以外部增量資源推動產業集聚、規模擴張和產業升級。
北車集團投資70億元在區內發展軌道交通裝備、風電設備、電傳動系統及相關產業,并建設國內最大的現代化軌道交通裝備和風電裝備研制基地,正是與國家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支持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和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大背景有著直接關系,可以說是國家“4萬億”帶來的衍生投資增量。
內外兼修的戰略也使西安出口加工區A區成為今年一季度全國為數不多的幾個保持強勁增長態勢的出口加工區之一。西安出口加工區管理辦公室主任饒宏介紹說:“出口加工區內大都引進的是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企業,80%的產品具有國際領先優勢,有效地抵御了金融風暴的沖擊。同時,我們抓住國內外產業轉移帶來的結構性招商引資機遇,面向全球實施招大引強、招名引優戰略。”經開區內的碧辟普瑞太陽能公司,是世界500強企業BP集團的子公司,也是我國最大的太陽能發電技術研發企業之一。該公司年內將把美國和西班牙的生產能力壓縮后,轉移至綜合成本更低、更具競爭力的西安,在經開區新建8條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高效太陽能光伏組件生產線,預計今年可實現三倍于2008年的生產總量并使進出口規模超過5億美元。一季度像碧辟普瑞這樣表現不俗的規模以上出口型企業在經開區多達8家,增長均超過40%,有的甚至達939.2%。
區內企業都知道,去年下半年以來,是經開區建區以來政策出臺最密集、對企業支持力度最大的一個時期。促進高新技術、總部經濟、數字信息、服務外包及商務配套等產業發展,鼓勵企業改制上市、培育大企業大集團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出臺;財政貼息、出口獎勵等措施實實在在地支持著企業應對各種不利影響,2008年,僅管委會通過中、省、市、區各種渠道為企業爭取到的各類配套、扶持及獎勵資金達8800多萬元,占區財政收入的比例達13%。
這一切并未隨著區內經濟轉暖止步。目前,經開區還在積極制定引進高端人才、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等相關鼓勵扶持政策。管委會還計劃通過跟蹤聯系、走訪調研受危機影響較大、生產經營出現較大困難的企業,特別是一些產值降幅較大的企業,及時了解掌握和調查分析企業發展瓶頸和問題根源,通過采取“一事一議”、“一企一策”的方式,有針對性地量身定制幫扶措施,加大力度解決企業實際困難,幫助企業盡快走出困境,讓區內呈現出更多增長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