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機、門吊、裝卸船……如今,在國內外不少港口碼頭,賽富隆重工機械的身影正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但在4年前,這還是一家飽受無核心競爭力產品之苦的普通鋼制品企業。依靠著敏銳的市場嗅覺和持續的科技創新,“賽富隆”實現了一次漂亮的轉型,一舉成為港口重工機械行業內的新貴。
賽富隆重工的前身是成立于2001年的江蘇賽富隆鋼制品有限公司,位于張家港錦豐民營工業園內,但由于生產的建筑鋼結構產品科技含量低,市場競爭激烈,利潤低,再加上資金回收周期長,至2004年,企業的發展遭遇“瓶頸”。“要想渡過這一難關,企業必須轉型,否則死路一條”公司董事長朱偉平將目光瞄準了市場前景好、潛力巨大的港口大型機械,成立了江蘇賽富隆重工有限公司,并把科技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原動力。
科技創新關鍵在于人才。公司轉型之初,就瞄準國內港口機械、船舶制造業的頂尖人才,引進了兩位高級工程師。同時,面向社會招聘、充實企業的技術力量。在職員工每年舉辦大型培訓不少于12次,技術方面的培訓占50%以上,并多次赴國內港口機械行業“老大”——上海振華港機集團有限公司實地“取經”。
同時,賽富隆圍繞自主創新、開發,不斷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先后投入1000萬元進行產品研制和新產品開發。繼2006年生產的第一批集裝箱橋吊成功投入市場之后,兩年來,賽富隆重工先后為國內各大港口及造船廠提供門座式起重機、船廠龍門吊、裝卸船機、集裝箱岸橋、軌道吊等產品,產品市場競爭力大大提高。
2007年5月20日,賽富隆重工生產的每小時裝卸能力達1850噸的抓斗式卸船機在張家港市德積碼頭整機安裝完畢,駛向日本,這是中國出口日本第一臺該機型的大型機械。賽富隆重工完成了自身歷史上的一次跨越。
近年來,賽富隆的技術創新以加速度領跑:2007年生產并出口越南的一套駁船吊龍門起重機,是全球第一臺該機型的大型機械,多項技術為國際首創,它解決了東南亞國家進出口貨物,特別是大宗商品,在散貨轉次中裝卸程序繁瑣、貨物破損率高等原先解決不了的技術難題,該產品已申報江蘇省高新技術產品,目前還有二項專利正在申報國家級專利。
去年賽富隆重工銷售達3億元,今年1至8月份銷售已達2.8億元,同比增幅達50%。同時,在南通海門,一個占地500畝,由賽富隆參股60%,總投資達10億元的海隆重機已蓄勢待發。如今,賽富隆生產的起重機、門吊、裝卸船機等不僅在國內港口碼頭受寵,而且出口至意大利、日本、越南等國。
朱偉平透露,“接下來,我們研發部門正在進軍一個新領域:海上石油鉆井平臺。一旦產品研制成功,賽富隆將有一番更廣闊的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