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股價低于增發價太多,公司正在為完成增發努力。”10月15日,太原重工(600169.SH)證券部一位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
根據相關規定,太原重工必須在明年1月前完成增發。如今,由于離證監會批準的有效增發期僅剩3個月,“步入倒計時”的太原重工資產重組再度陷入僵局,實際控制人太重集團高層亦焦灼不安。
根據公告,太原重工計劃通過定向增發募資約30億元,其增發價定為不低于26.48元。頗棘手的是,截至10月16日,太原重工的股價下跌到了15.15元。
“讓公司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市場長時間疲軟,半年前定下的增發價已經大大高出二級市場的股價,投資者的信心受到打擊。”渤海證券一位分析人士指出。
“生死時速”
“今年各項經營指標都很好,上半年凈利潤比去年同期增長70.43%。”太原重工董事長岳普煜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
上半年,太原重工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2.52億元,凈利潤2.30億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33.49%和70.43%。由于2009年主機產品訂貨已基本排滿,太原重工正在安排2010年以后的訂單。
盡管公司經營業績不錯,但是太原重工的資本運作卻陷入了上述困境,能否如愿實現再融資成為管理層的“心病”。
根據公告,此次增發不超過1.15億股,發行對象包括太重集團(太原重工實際控制人)和太重制造(控股股東)在內不超過10家投資者。其中,太重集團和太重制造分別以現金認購不超過400萬股。
公告顯示,上述增發方案是調整后的新方案。此前于今年5月初,太原重工將增發價由每股不低于30.36元調整為不低于26.48元,價格下調12.78%;增發股由原來的不超過1億股提高到不超過1.15億股,增加15%。
據記者了解,太原重工定向增發“一波三折”,說明公司管理層在資本運作方面缺乏經驗。
最早于2007年1月,太原重工公告,擬非公開發行不超過7000萬股,募集資金用于超大型露天礦用挖掘機技術改造項目。去年8月17日,該增發方案由于募資用途問題被證監會否決。
經歷了2007年增發方案被否,太重集團管理層在重新做方案時非常謹慎,甚至將“借助資本市場實現整體上市”寫進未來五年的戰略目標。頗讓業界不解的是,定向增發再次陷入僵局。
事實上為了重組能順利進行,太重集團管理層費盡了心思。5月17日公告,山西省國資委批準將大同齒輪集團82.92%的國有股劃歸太重集團。同時由于大同齒輪集團持有太原重工10.03%股權,再加上太重集團原來持股36.02%,至此太重集團合計間接持股6.05%(共計171,389,109股)。
“提高持股比例表明太重集團旨在加強對上市公司太原重工(15.38,0.23,1.52%,吧)的控制力,并為后續資產注入打好基礎。”國金證券(25.90,1.89,7.87%,吧)分析員董亞光指出,這也是國務院國資委對于大型國有企業重組的基本要求。
面對上述僵局,不少投資者抱怨,“增發價不應過早調低,早調顯示公司自怯,假如現在調就不會上下兩難。”
然而關鍵問題在于,剩余3個月將成為考驗太原重工管理層的“生死時速”。
產業擴張受阻?
業界擔憂的是,假如上述融資遭遇變數將直接影響太原重工的產業擴張。
據本報記者了解,太重集團早在2年前厘定整體重組方案,時至今日仍未能如愿施行。
上述整體重組方案顯示,太重集團共推出技術改造“四大項目”,預計引進資金超過28億元。其中,部分項目除了在上市子公司太原重工中予以公告外,還在山西省產權交易中心掛牌。
根據管理層的計劃,其中部分項目將直接通過產權交易中心進行招商引資。其中,超大型露天礦用挖掘機技術改造項目預計總投資約5.04億元,建設期2年,投產后年新增收入8.42億元。
但是,在隨后的重組中,上述“四大項目”被全部納入太原重工的資產重組計劃。這說明,該公司管理層將根據國務院國資委的部署進行整體上市。
根據公開信息,上述“四大技術改造項目”分別為:超大型挖掘機,預計融資5億元;大中型特種鑄鍛件,融資3億-10億元;高效煤礦成套設備,融資9.8億元;液壓系統、液壓件基地,融資3.8億元;合計融資超過28億元。
按照太重集團的重組規劃,上述項目改造投產后,每年將為公司產生數十億元的銷售收入。
事實上,此次再融資除了影響上述“四大技改項目”之外,還將影響太重集團向天津等地擴張。
此前于2月20日,太重集團與天津濱海新區臨港產業區簽約,計劃將在該區投資20億元建設太原重工臨港重型裝備研制基地。
按照協議,太原重工將在天津濱海新區臨港產業區建設一個占地1平方公里、岸線1公里的重型裝備研制、總裝出口基地,一期投資20億元;同時將在濱海新區內建設一所技術研發中心,整個項目預計2012年初步建成。
事實上太原重工已經公告,上述30億募集資金中約17億元投向天津臨港基地項目,剩余13億元投向鑄鍛技改項目。
“對于此次增發遇到的變數,目前無法預測其最后結局,我們只能繼續觀察公司管理層的動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表示。
不過該人士指出,山西省裝備制造業“十一五”規劃已經明確,計劃把太重集團打造為山西裝備制造產業的核心整合平臺之一。
2008年上半年,太重集團公司生產經營勢頭良好,這或許將為太重集團化解危機奠定基礎。